忠王李秀成一个自我矛盾的人

年7月,李秀成在监狱中长叹一声,然后拿起手中的毛笔,不到一个礼拜时间,便写下了数万言的《自述书》。李秀成,号称“万古忠义”,被洪秀全册封为忠王千岁,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因为这本《自述书》,后人对李秀成的评价不一,有人说他忠诚,有人说的变节。

罗尔纲先生,肯定了李秀成,说忠王写自述书,是效仿三国的姜维“诈降”,想扭转乾坤。罗尔纲的说法,有人认可,有人反对。那么,李秀成写自述书,是想要投降吗?这个问题,也许李秀成自己都搞不清楚,因为他是一个矛盾的人物。

李秀成,广西藤县人,与英王陈玉成是老乡,都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影响力非常大。与陈玉成相比,李秀成更加成熟,更加稳重,他的成长之路也更加艰难,是一步一个脚印,挤进了核心层。道理很简单,李秀成没有平台,陈玉成的平台很好。

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李秀成参加了太平天国。《自述书》中,李秀成对自己参加太平军的原因写得很清楚,就是没有饭吃,当兵可吃饭,这是他主动投军的缘由。为了吃饭而投军,结果成为一代名将,李秀成始料未及。

从参加太平军到湘军攻克天京,忠王李秀成戎马生涯13年,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一生戎马的李秀成,却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一方面,李秀成忠心耿耿,另一方面,李秀成对敌人又心慈手软。

“万古忠义”,这是洪秀全赐予李秀成的“四个大字”,李秀成的“忠诚”,没有疑虑。年,李昭寿投降清朝,献出滁州、来安、天长等三座城池,并夺取江浦、浦口,太平天国江北基地丧失,天京再次陷入包围。

李昭寿,河南固始人,性情反复无常,是清朝、捻军、太平军,三方都非常痛恨的人物。人缘不好,名声很臭,但李秀成很欣赏他,并将其纳入麾下。此时,李昭寿叛变,江北基地丢失,洪秀全对李秀成非常不满意,认为是李秀成用人不当惹的祸。

洪秀全不满意,甚至怀疑李秀成暗中与李昭寿联络,准备投降清朝,然后带兵突袭天京。为此,洪秀全下令封锁长江,不但没派兵增援李秀成,还阻止他渡江回京。如此,李秀成只能独自待在江北,对付清军主力,压力非常大。

洪秀全封锁长江,李秀成得不到一兵一卒增援,但依然奋勇杀敌,并多次拒绝清朝的招降。此时,李秀成家属都在江北,他毫无顾忌,投降并非难事,但他坚守底线。如此,洪秀全觉得过意不去,也为了笼络人心,便册封他为忠王千岁,寓意“万古忠义”。

年10月,湘军围攻天京,驻扎在雨花台。此时,李秀成正在攻打上海,没有精力投入西线战斗,便建议洪秀全采取守势,暂时不要跟湘军硬拼。洪秀全斥责李秀成,说他不主动救援,是不是想要投降,还说他想占领江浙,自成一系。

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李秀成不但带兵增援天京,结束上海战役,还将自己的母亲从苏州送回天京。能做到这一点的,估计也就是李秀成一人了。

“进北攻南”战斗结束后,太平军精锐损失殆尽,天京危机重重,江浙基地又告急,李秀成心急如焚。为了挽救局势,李秀成请求去江浙,先稳住局势,然后再回京。但是,洪秀全不同意,他认为李秀成想离开京师,抛弃自己。

为了表明心迹,李秀成承诺40天后返回京师,并按洪秀全的要求,拿出10万白银“犒赏”士兵,安抚将士。江浙基地丢失后,堂弟李世贤建议李秀成效仿翼王石达开,不要再回天京,但李秀成拒绝,他还是回京。

年7月,天京陷落,为了掩护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而出,李秀成辞别80岁的母亲,不能忠孝两全。太平天国大势已去,李秀成还想着幼主的安全,却没法顾及母亲,若非忠心耿耿,岂会如呢?

忠诚,李秀成做到了,但他对清军又太过仁慈,让人无法理解。李昭寿叛变太平天国后,李秀成处境非常孤立,清军围攻,天王不信任,同僚不理解,差点成了孤家寡人。结果呢?李秀成不但没有恨李昭寿,还将他在天京的妻子、儿女等送出城,让他们一家团聚。

攻打江浙期间,李秀成也是很仁慈。例如,江南提督张国梁阵亡沙场,李秀成将其安葬,还遣返清军,给他们银两回家。夺取浙江后,巡抚王有龄自杀,李秀成让清军护送他回籍安葬。护送的清军,一律发给银两。被俘虏的清朝官员,若不想投降,李秀成一律让士兵护送他们回家。

不得不说,李秀成太过仁慈,对太平天国的劲敌,他心慈手软。要知道,清朝对太平军可是一点都不仁慈。曾国藩在九江、安庆、天京,都是屠戮;李鸿章则是“苏州杀降”,毫无情面。

可以说,李秀成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太平天国忠心耿耿,对得起“万古忠义”这四个字。但是,李秀成心慈手软,对太平天国的对手,他也仁慈,甚至可以原谅他们。

那么,为何李秀成如此矛盾呢?笔者认为,李秀成是想争取人心,让更多的清军归顺太平天国。但是,太平天国大势已去,并非李秀成所能挽救。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7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