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才因为与主将同姓,得以手握十万重兵,却

太平天国有一个特色,高层官员都喜欢扶植自己的亲族,引为亲信。早期专门有“国宗”这个编制,如洪秀全的堂兄洪仁政,韦昌辉的亲兄弟韦滨、韦俊等。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为了壮大声势,只要是同姓都认做亲族。如杨秀清的“大国宗”杨元清、“七国宗”大名鼎鼎的辅王杨辅清,都是因为与东王同姓而改名引为国宗。这股风气在太平天国后期仍然存在,英王陈玉成军中,就有幼弟陈聚成,还有陈得才、陈时永、陈仕荣等一批陈家人。忠王李秀成军中也有他弟弟扬王李明成。这批国宗亲族里边,像韦俊、杨辅清一样确有统帅之才的实在少之又少,更多的都是凭借着与主帅的亲族关系而受到重用,甚至连那些久经沙场,战斗力强悍的宿将都受其节制,这样又如何让人心服?等到这些“国宗亲族”到了危难关心,周围的将领往往就出工不出力,有难不救。侍王李世贤的同宗,忠裨天将李尚扬的经历可谓最为典型。这位李尚扬,有资料说被封为宗王,但找不到佐证,也不知资料出处。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南昌狱中写下的诸王名单里边,的确提到有一位宗王,但并没有留下姓名。因此李尚扬“宗王”与否,只能存疑。李尚扬与李世贤除了同姓李,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李世贤是广西藤县人,李尚扬则是湖南安仁人。李尚扬一开始还不是李世贤手下,他在家乡安仁加入太平军后,先是隶属西王萧朝贵。萧朝贵在长沙城下中炮死,李改隶到李开芳手下,一直到进入天京。李开芳不久之后以地官正丞相身份开始北伐,李尚扬却没有从行,转到当时在镇江的李世贤麾下。才干卓越的李世贤在太平军中锋芒尽露,从侍天福,到左军主将侍天义,再到侍王雄千岁,成为第一级别的统帅。李尚扬也随之水涨船高,因为同姓,又有资历与功劳,被李世贤引为同宗,相当倚重。曾跟随忠王侍王参与第二次攻破江南江北大营,以及苏州、常州、无锡等地的攻略作战,以战攻升至天国六爵之中最高一级的裨天义。辛酉十一年()年初,太平天国集中主力进行第二次西征,想以围魏救赵的策略解救安庆,最后失败。李世贤大军从湖北战场返回,顺势杀入浙江,四月十六日,攻克汤溪县(今天金华市婺城区一带),命令李尚扬镇守,同时封为大佐将。一天后,李世贤打下金华府,改名金花郡(“华”是太平天国避讳字),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金华城中的侍王府也一直保存至今。李尚扬负责把守金花郡的门户,可见李世贤对他的信任。同年八月,李秀成也从湖北回师,与李世贤商定瓜分浙江。当时浙江省共有11个府,北4府,也就是杭州、绍兴、嘉兴、湖州属李秀成,南7府全归李世贤,李世贤开始了浙南攻略。这段时间是侍王的全盛时期,南7府除了温州、衢州部分地区,以及部分沿海岛屿在清朝手上之外,其他全部插上了侍王的大旗,李世贤也成为了有兵有民有根据地的太平天国一大实力派。第二年春天,浙南地方组织金钱会首领赵启来到金花郡面见侍王,说自己可以作为向导帮助大军夺取温州。侍王自然大喜,马上命令李尚扬发兵前往。李尚扬的能力到底如何,在此次行动中暴露无遗,堂堂率领大军的大佐将,走到黄岩附近,居然连当地的民团都对付不了,只能草草退兵。路上又管束不住士兵,所部毫无纪律,四出滋扰百姓。与他一起进军的其他几位将领因为李尚扬是侍王同宗,不敢当场劝谏,只能把事情上报,但在侍王包庇之下,兵败与扰民两事都不了了之,不久之后,还加封为忠裨天将。太平天国官爵架床叠屋,前后期又不一样,这个“天将”位在王爵之下,百官之上,份属高官,可见李尚扬在侍王军中的地位着实不低。壬戌十二年()四月十七日,湘军曾国荃部忽然间杀到天京城南雨花台之下,开始围困天京。湘军居然来得如此之快!天王洪秀全十分惊惧,急诏诸王勤王。此时侍王面临的形势也相当不利,清军左宗棠部从李世贤一直不能占领的衢州开始反攻,屡陷浙南各地,金花告急。不得已,侍王只能上奏请求先破左宗棠再回援天京。但左宗棠岂是那么容易对付?双方僵持了半年,到了秋天,天王严诏又至,侍王没办法,只能在九月决定分兵,天京浙南两头都要兼顾。具体部署是这样的,李世贤自己亲领七万精锐回援,浙南留下十万七千人分守金花、龙游、义乌、汤溪各地,由李尚扬任总节度。侍王深知李尚扬并非左宗棠对手,因此只要求坚守五十天,为了鼓舞士兵,许下承诺,自己五十天内必返。李尚扬将十万人马分兵各处,其中金花守将刘政宏部下四万。龙游因为就在衢州边上,守军二万九千,其他城池各布置一万人不等,城内粮草可供应一年以上。李尚扬本人则与彭禹兰等将领率二万人继续守卫汤溪。左宗棠大军猛扑金花及龙游、汤溪,因为防守严密,无法得手。于是左宗棠改变策略,分兵攻下金花西边的严州郡,至此金、龙、汤三地腹背受敌,李尚扬坐困孤城,久久得不到侍王音信,军心开始动摇。天京方面,李秀成统领十四王六十余万人的雨花台会战因为人心不一而失利,在洪秀全的瞎指挥下,李世贤未能返回浙南,而是为了打通天京粮道去攻打金柱关,后来又被清兵鲍超部所阻,虽然在离浙南相当近的安徽宁郭郡(原宁国府,“国”同样是避讳字),却未能够依约回援。侍王回不来,只能寄望其他援军,当时在浙北绍兴郡附近,还有属于李世贤系统的三王,即首王范汝增、戴王黄呈忠与梯王练业坤,这三王都是久经沙场,战功赫赫。尤其戴王、首王参与了宁波、慈溪保卫战,痛击外国侵略者,重伤常胜军领队华尔,华尔在第二天毙命。但这三王却与李尚扬,刘政宏不睦,究其原因,李尚扬只是天将,没有封王,却凭借着与侍王同宗的关系,节制着十万军马与一郡数县的地盘,三王自然不能心服。虽然看在侍王份上,当年十二月分别从诸暨、东阳、义乌、永康等地派出援军,都只是作个样子,慑于楚军威势,与左宗棠手下蒋益澧打了几场之后,就徘徊不肯深入。李尚扬见状曾经发文苦求,得到的回答却是:“爱打便打,不能催我”。此时的李尚扬心里可谓又焦急又无奈,斗志全无。他的那个手下彭禹兰却早已暗通蒋益澧请求投降,蒋益澧开出条件,要投降就拿李尚扬来当“投名状”。彭禹兰想了一计,假意劝李尚扬投降,让他前往清营。李尚扬不察其中有诈,又走投无路,居然中计。癸开十三年()正月,李尚扬带领亲信出城议降,走到清营伏濠边,早就埋伏在此的清军一涌而上将他们全部抓住,主将一失,城中登时大乱,汤溪被攻陷。得到汤溪城破的消息,首、梯、戴三王连忙退兵。金花守将刘政宏竟吓得不战弃城逃跑,郡县陆续失陷,李世贤在浙南的地盘丢得一干二净。李尚扬被清军抓住,还幻想自己是出降投降可以免死。但清军将领为了邀功,向上报称是在战场上抓住了李尚扬。李尚扬因此落得与其他被擒太平军将领一样的下场,在大营门前被凌迟处死。李尚扬本身才能欠奉,无勇无谋,战不能战,守又不能守,坐拥十万大军,却稀里糊涂中了叛徒之计,身入敌营让清军轻易抓住处死,死得可谓毫无意义。但丧师失地,根据地完全丢失的责任,恐怕还是要由用人不明,笃信亲族的李世贤自己来承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1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