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五一年一月十日,是太平天国正式宣布起义的日子,到现在已经一百三十周年了。为了了解这一近代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在广西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必要对它作一些回顾。现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第一幕一金田起义的经过简介于后:
太平天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闭关自守的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过程中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战争。它是中国人民与清王朝、封建地主阶级和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矛盾激化的产物。当时的广东、广西、湖南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首当其冲的地区,各种社会矛盾特别尖锐。而广西又是清朝反动统治比较薄弱,地理形势险要,农民武装起义比较活跃的地区。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所以广西成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故乡。昌计即出一八四三年夏天,洪秀全、冯云山、洪仁、李敬芳等等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会,崇奉“独一真神皇上帝”,代替孔夫子,以革命和平等两大思想作为变革现实的宗旨。
一八四五年秋至一八四七年秋,冯云山(又名冯乙龙)深入桂平县紫荆山区宣传和组织群众,创立了拜上帝会的农民革命团体。一八四七年八月洪秀全来到紫荆山与冯云山会合,加强了拜上帝会的领导,扩大了拜上帝会的影响。不久,浔州所属的桂平、贵县、平南、武宣等县和象州、藤县、博白、陆川丿,以及广东的高州、信宜等地,都有拜上帝会的农民革命组织。入会的人多是“农夫之家贫寒之家”,除农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矿工、水手、担夫和下层知识分子,以及一些被地主当权派所排斥、欺压的中小地主。在拜上帝会的领导下,开展了毁神倒庙、反对清朝法律、提倡“同衣同食”等一系列的斗争。一八四七年年底,冯云山在紫荆山捣毁三圣宫(即雷庙),被当地土劣王作新勾结县官速捕下狱,革命力量受到严重的挫折。这时,杨秀清和肖朝贵先后分别假托天父和天兄下凡附身传言,稳定众心,整顿拜上帝会组织并于一八四八年十月营救冯云山出狱。
这时,革命形势有了新的转机。广东、湖南等邻省天地会的反清武装转移入广西,广西出现天地会反清起义的第一次高潮。一八五零年,贵县、桂平及桂东南一带出现“土客大械斗”,地方政府束手无策,大批战败的客家人和士人投奔入拜上帝会。这些斗争,不仅壮大了拜上帝会的力量和声势,而且掩护和配合了拜上帝会的斗争。洪秀全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紧策划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首先建立了领导核心。首事六人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肖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组成最高领导核心,团结在他们周围的还有秦日纲、胡以晃、蒙得恩等几十名骨干。其次,建立了比较严蜜的军事制度。实行自愿入伍、全家入伍,优待和保护家属等政策。太平军的兵制、旗号、军律、营规和行军法等也渐次编订成法。与此同时,在桂平的金田村、紫荆山和平南的山人村等地秘密赶制武器,以刀矛为主,兼造火枪土炮。再次,创设了圣库(公库)制度和供给制度。一切财产和缴获归公库,军需给养和家属的衣食都由圣库统一分配。这一制度在发难之初曾吸引和舞了众多的贫苦农民跃入会参军。到金田起义前夕,会众已达一万多人,成为当时广西实力最为雄厚的农民革命组织。
一八五零年七月,洪秀全发布了总动员令—团营令,要求各地会众于十一月四日前(即秋禾成熟季节)齐集金田,誓师起义。他和冯云山密藏平南花洲胡以晃家策划起义。各地会众闻讯,扶老携幼,冲破地主团练的拦截,奔赴金田。十月十七日花洲团营,十一月四日洪秀全率领花洲的会众开赴金田途中被清军围困。杨秀清从金田发来援兵,在思旺内外配合夹击清军及团练武装,大胜。十二月二十八日,太平军簇拥洪秀全胜利回到金田,史称“迎主之战”。接着,太平军在金田祝捷,清军一千多人向金田扑杀过来,被太平军四面伏击,大败而逃。太平军追击清军至彩村江,击毙清军副将伊克坦布和千总、把总多人,史称“彩村江大捷”。太平军初试锋芒,连战皆捷,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洪秀全领导了一万多汉壮瑶等族人民在金田庄严宣告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发布了严申军纪的五项命令,即: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傩(睦),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同力,不得临阵退缩。冯云山宣读了秉承天父旨意,合力诛妖灭清,实现太平的讲词,动员太平军坚持革命,英勇杀敌。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农民战争,象奇峰兀起,出现在中国的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