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鲜为人知的广西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广西风情!
上联:讲东讲西讲古仔
下联:写南写北写传奇
横批:阿威执笔
舜帝陵迷踪第九集:全州,小地方,大秘密!
前言
《史记·五帝本纪》“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太史公写的这句话,只要是研究或者熟悉“舜帝南巡”的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个“葬于江南九疑”有很大的异议。
这篇,阿威就抛开舜帝葬身在梧州的藤县这个问题,单单从舜帝“葬于江南九疑”这一句来聊聊全州和永州的异议吧!
1
“永州派”以“九嶷山”为证,说舜帝葬于此。并且历朝历代都有众多帝皇和名人为它站台背书,在这里进行祭祀和缅怀似乎这已经实锤了。没办法,这是硬实力啊!
可以想象,在营道(今宁远)自夏始,历代的帝王三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经久不辍,遂成定制。自秦汉以来,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祭舜香火从未断绝。历代文人骚客更是纷纷到九疑山打卡,谒拜舜帝陵。
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在这些强大的背景之下,湖南永州市宁远舜帝陵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舜帝文化中心地,一点争议都没有!
2
很多读《史记》的人在研究舜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恰恰是忽略了“葬于江南九疑”中的“江南”二字。这个“江南”,并不是指如今人们所想的江南这个地域,而是“江之南”,也就是湘江之南!全州舜帝陵正好就是在湘江之南。
而宁远舜帝陵呢?境内有条潇水,那为什么太史公不写“水之南”?要知道,如今的湖南省在古代被人们称呼为潇湘大地,潇湘之地,也正是因为这湘江和潇水孕育了这片地方的文明,促进了这片地方的发展!
很多人看地图,不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没有?那就是全州,宁远和永州恰好组成了一个三角区。这是什么意思呢?全州是湘江,宁远是潇水,他们在永州汇合!所形成的这片三角区域在当时是最适合人口集聚的!换句话来说,这个三角区域已经十分适合人们生存了。
再往深一点说,其实岭南文化正是在这里萌芽的!
不要以现代人的思维来定义,要知道四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哪里有那么多人口?人们自然知道是靠山临水向阳而居,这是上古时期的生存法则啊!如果非要按照如今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全州能做零陵郡的郡治吗?选全州无非就是因为在当时它占了人口上的优势而已!
3
上古时期,人口都是以一个个方国来存在,全州,永州和宁远组成的这个三角区域历经仓吾古国,后来的桂国,再到以后的洮阳,零陵郡等,都是有全州这个地方作为参与,或为中心,或为郡治。
所以说不要忽视全州在两千年以前的历史地位!没有舜帝南巡趟出后来叫“潇贺古道”的通道,宁远也不过是名不见经传而已。换句话来说,是“潇贺古道”成就了宁远!
再有,后来秦始皇为什么会选择在全州这里(其实是兴安)修灵渠贯通湘江和漓江?单是因为这里是两江相近之地吗?说到底,那是因为当时全州这里交通便利,人口聚集啊。以古代的生产力,自然是人多力量大。没有成熟的土地开发,秦始皇一下子派来的几十万大军和修灵渠的民夫靠什么填饱肚子?靠从中原的粮草供应吗?
所以说全州是修灵渠的后盾!这也从侧面证明,当时的这片三角区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农耕存在!也说明这片区域是舜帝文化影响的核心区!
所以,太史公这句话中的“江南”是有明确指向的!说白了,就是地理标识!
太史公写《史记》的时候,正是西汉汉武帝时期,他可是亲身经历和看到南越国被荡平,纳入大汉版图的!他会不知道全州和宁远的来龙去脉?阿威不信,因为阿威也读过《史记》!
只不过阿威读的是细节!不像“永州派”专家们那样饱览古籍典籍,惭愧惭愧!
4
再说“永州派”一直在强调的“九疑”(也不管是“九疑”还是“九嶷”了)。
太史公是到过实地考察的。对于全州当地的地理环境,山势水流走向可以说是有明确而又清晰认识的。所以,他提出来的“九疑”中的“疑”,代表的是怀疑;而这个“九”,代表的是多的意思。
在古代“九”代表的是极多数的意思,太史公在这里只是告诉读《史记》的人,传达一个信息:舜帝是葬在湘江之南的众多山中的一座里。具体是哪一座,这个就不知道了。
而到了永州,这个“九疑”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上升到具体的一座山的名称来了!那么问题来了,祭拜舜帝是从夏朝开始的,而舜帝大约是在四千五百年前去世的,换句话来说,夏朝建立的时间离舜帝去世的时间也相差有约两千五百年!夏朝的人怎么这么肯定知道舜帝是葬在宁远的九嶷山下呢?
最好的解释就是把舜帝陵强行安置在宁远的!(当然了,阿威前面文章有更合理的解释,有兴趣可以翻来看看)为什么会把舜帝陵安置去宁远,这就跟西汉时期,和大汉并立的南越国有关了!这个下篇文章有讲!
另外,说说这个“九嶷”和“九疑”,为什么要在这个“疑”上面加上一座山造成一个“嶷”字?给山安上名字为“九嶷山”,明显就是要坐实舜帝陵就在永州宁远!太史公写《史记》的时候,可是没有这个“嶷”字的!
一句话:舜帝陵迁徙去永州宁远,和南越国,和潇贺古道有关!
5
阿威看到一篇“永州派”研究者的文章,大概是用全州和宁远的舜帝陵做比较。把全州的“九脊山”贬得一无是处,形容为“鸟不生蛋、禽不拉屎的,连《全州县志》都没有名字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而把宁远“九嶷山”说得跟个仙山一般奇丽。“九疑山群峰莽莽,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无一不朝向舜源峰(舜帝陵),因此,自古便有“万山朝九疑’之说。”
他也不想想。历朝历代都有祭拜(官方行为),能不把九嶷山经营得秀美漂亮吗?反观全州九脊山,看都没人看(只是民间行为),任其野蛮生长四千五百多年,和荒郊野岭有什么区别?还有,阿威疑惑的是,在舜帝时期,人们就讲究风水了吗?
看看和舜帝同时期的三星遗址(这个遗址很有可能入围年十大考古发现项目),他们的墓葬有什么风水可言?上古人下葬讲究不封不树,无非就是强调向阳,靠山,临水,背风。要拿如今的风水学说来比较全州“九脊山”和永州“九疑山”,有些偏颇吧?
6
全州是舜帝祭祀的第一地点!这个是肯定的!
作为四千五百多年前,中原文明南方影响最远的地方,又是舜帝下葬的地方(衣冠冢),人们祭祀从未远离,从如今还有的全州地方祭祀习俗就可以看出端倪!
舜帝“崩于苍梧之野”,二妃闻讯沿湘江逆流而上,随从把舜帝遗物顺漓江北上。他们汇合在全州,最后二女投江,遗物葬九脊山,这也给“舜帝南巡”划上了一个句号。只是,对于岭南来说,这才是岭南文明的发现和萌芽阶段。
不能忘记,更不能忽略的是全州,宁远和永州这块三角地对于岭南的影响!
7
全州,小地方,大秘密!
永州宁远,格局放大点,你是岭南文明的起点之地!
下集更精彩,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