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22日诺贝尔安徽芜湖生产基地全抛釉整线成功点火之后,8月23日江西高安产区瑞阳陶瓷集团旗下瑞源生产基地6亿升级改造工程——首期2#智能窑炉顺利点火。首期1#智能窑炉也将于9月初点火投产。
新智能窑炉单线设计日产能超4万㎡,主要生产×mm中板、×mm抛釉砖系列产品。
瑞阳陶瓷集团董事长陈光辉指出,十八年来,瑞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窑炉绿色化、科技化、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这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传承使命、再创佳绩,瑞源基地6亿升级改造工程充分体现了集团的决心和胆略,集团有信心、有雄心再造一个新瑞阳,实现“百亿瑞阳、百年瑞阳”的瑞阳梦。
今年10月,瑞阳集团还将继续建设二期两条智能化生产线,单线设计日产能超4万㎡,主要以大板系列产品为主,预计年底建成,年春节后投产。
瑞阳集团企业人士透露,在此之前,集团中板产能缺口较大,随着全新智能窑炉的陆续点火投产,不仅将有利于企业中板产能提升、补缺,通过先进设备、技术的改造,集团产品品质也将进一步提质升级,向绿色、高端、高附加值产品迈进。
据介绍,全新智能窑炉全部建成后,未来瑞阳陶瓷集团的中板日总产能将达到15万㎡。
高安产区目前是全国中板品类产能最大的产区。以华硕、太阳、罗斯福、金利源、瑞阳、格仕祺等为代表的产区头部企业,将中板品类推向了全国市场。
比如,罗斯福陶瓷集团中板日产能超12万㎡、金利源陶瓷集团中板日产能超15万㎡。
年5月,罗斯福陶瓷年产万中板瓷砖技改项目投资万元,主要生产×mm的中板瓷砖。
罗斯福陶瓷集团董事长罗群指出,因中温砂、水磨料等原材料优势巨大,高安产区最适合做中板,也正是凭借中板品类,成就了高安陶瓷在全国的产区地位,未来高安陶瓷还将进一步走向“每五片砖,就有一片来自高安”的更高行业位置。
泛高安产区中板产能的强势扩张,还顺势在全国瓷砖市场推动取代了曾经的内墙砖之王“瓷片”。
年,高安陶瓷年产能近8亿㎡,而年高安产区中板年产能或将达2.5亿㎡左右,该品类占比将超过30%。与此同时,高安产区中板产能的全国份量占比更将进一步提升。
罗群认为,没有体量,绝对没有份量。陶业时讯了解到,以中板为代表品类的高安陶瓷头部企业,产能扩张仍在持续。8月中旬,亚威陶瓷1条中板线技改完成并点火,窑炉日产能超4万㎡。
华硕集团位于广东恩平生产基地的×mm中板生产线,预计9月投产。未来,华硕集团中板年产能或将超过万㎡。
华硕陶瓷集团目前拥有华硕、瑞雪、新景象、萍乡华瑞、广东恩平五大生产基地,生产线超过20多条,年产能超过1.9亿㎡。
高安产区以外,8月上旬,由高安陶瓷厂老板投建的新疆指南针陶瓷在新疆伊犁开工点火。从今年5月底入场改建,到完成点火开工,比正常筹备时间提前了天。产品为目前市场最流行的*mm、*mm、*mm、*mm的墙砖和地砖,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
除了高安陶瓷企业扩张中板产能,全国瓷砖龙头企业也在马不停蹄开启产能大扩张步伐。
比如,东鹏正筹备建设重庆永川生产基地三期项目,追加投资13亿元,年6月前新建成投产2条瓷砖生产线。年底,东鹏控股表示企业瓷砖年产能大概1.5亿㎡,今年仍有产能扩张规划。
新明珠、马可波罗仍在冲刺IPO上市,未来将投入大量募集资金进行湖北、江西生产线技改项目建设。蒙娜丽莎位于广西藤县最后一期的4条生产线目前厂房已经建好,集团自主产能已达到约1.5亿㎡。
湖北杭瑞陶瓷今年网拍的甘肃银川千亩陶瓷大厂,目前已更名为金杭瑞陶瓷的生产基地首线7月投产。未来杭瑞陶瓷集团年产能预计近1亿㎡。
业内人士指出,伴随头部陶企产能大扩张,中小陶企承压,建陶行业集中度将快速提高。东鹏控股认为,陶瓷行业受双碳政策、能耗双控,环保等因素影响,去产能和行业整合的进程将加快。
瓷砖龙头企业的引领,能带动当地集群企业的千帆竞发;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下,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延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在行业大洗牌背景下,各产区头部陶企产能大举扩张,备显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