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市,一定是这座城市的一些东西吸引了他的眼球,扣动了他的心弦。第一次遇见青岛,我就被她的美丽所捕获。
青岛的美在于她的绿。
旅游摆渡车刚驶出青岛市流亭国际机场,在机场高速上奔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青绿,一排排白杨梧桐雪松在高速路两旁,排兵布阵,列队像是欢迎五湖四海的宾朋。时候已是秋天,北国的青岛草木非但没有萧瑟,白杨树反而越发绿得青翠,雪松也越发青得墨绿。这些绿色由道路两旁,一直延伸到远山,山上的树木显得十分秀气,都努力地用她们娇小的腰身给山们织上一件件青绿色的外衣。
到过大都市的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在青岛,这种潜意识被彻底颠覆了,进入市区,依然是一片连着一片的青绿,青岛市区的绿化布局取法自然,绿化带、马路、房屋浑然一体,自然天成,青岛的房屋都是一层两层的,掩映在道路两旁的梧桐、雪松、马尾松等树林的后面,汽车仿佛穿行在丛林绿海中,一点都不显得拥挤和憋闷,透过树林看见那些掩映的房屋,反而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使视线得到无限延伸。
青岛的绿不是一般的嫩绿草绿,而是一种沉着稳重的绿,绿得出奇,绿得发青,绿得充盈你的眼眸,这些绿穿越你的神经,一直把根植入你的大脑,刷新了你原有的对绿的印记,这大概是青岛得名的由来吧?
青岛的美在于她的蓝。
青岛是一座海滨城市,青岛的蓝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大海,站在青岛的海边,把视线移向近处,浅处的海水清澈透明,海鱼游弋,明灭可见,这么通透无瑕的海水,无论如何你是想象不出蓝的理由的,可是,当你把视线慢慢延伸,一直延伸到远处,延伸到海的尽头,你一定会昏昏欲睡,那蓝色早已不知不觉把你带入了蓝色的梦,碧玉、蓝水晶、蓝翡翠所有关于宝石的蓝,都在这梦幻里旋转、奔突、迸发,直逼得你喘不过气来。
青岛的海连着天,天接着海,海天相接,海天一色,纤尘不染,海是蓝的,天空也是蓝的,蓝天仿佛漂洗了赤橙黄绿青紫色,只留下蓝色,宇内的一切冗余的颜色在青岛的蓝天里都自惭形秽,偷偷地隐匿了它们的踪迹。满眼的蓝携着你在梦里飞翔,分不清哪里是蓝天,哪里是碧海。而梦的航船不失时机地把你载入梦幻的王国,蓝色的楼宇,蓝色的宫殿,王子奏起蓝色飘渺的音乐,公主跳起蓝色的圆舞曲,蓝得悠远、蓝得深邃、蓝得无边无际。只有当你把视线延伸至海天相接的地方,那儿,一道儿蓝汪汪,一道儿白茫茫的分水领,你才得以暂时从蓝色的梦里喘过气来,然后苏醒,最后是惊叹和喜爱,其它的一切都显得冗杂了,多余了。
青岛的美在于她古朴的民居。
青岛极少高楼大厦,那些矮房通常只有一两层,石墙窖瓦,红顶白墙,静谧安祥地躺在响晴的蓝天下,古朴而厚拙,站在高处往下望,绿树红瓦,碧海蓝天,构成一幅幅丹青。
穿行在村落的小港里,领略着异域建筑和当地民居艺术的巧妙融合,简直置身于万国的建筑博览会。村边的石碾,老屋里的照壁、老马灯、老火炕似乎在向游人叙说悠悠岁月里一个个动人的传说,让游人心生爱恋,流连忘返。
这就是美丽的青岛。
作者简介
陈志锋,男,壮族,一九九六年毕业于广西农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新庆镇初级中学。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会会员,梧州市协会员,有散文、小小说、游记、随笔、诗词等散见于《河池日报》《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有教育教学论文散见于中国知网和《广西教育》《基础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