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与科举26词作柔情似水,为人至纯如水

白癜风大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8777.html
大宋元符三年(年),一位被贬流放雷州(今广东雷州市)的大宋官员,在遇赦北返途中,路过藤州(今广西藤县)光华亭。游览观赏期间,这位官员感到燥热口渴,便让人去取些水来喝。等到取水之人把水端到面前,那位官员却凝望着那碗清水,含笑而逝。这位官员,就是被誉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的秦观秦少游。秦观以五十一岁之壮年,不幸早辞人世,令人痛惜。然而他的辞世方式,却如此富有诗意,一如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大美无形,秦观的一生,以及从他笔下流淌而出的那些文字,就像晶莹纯粹的山间清泉,于无形中给人以至纯至美的享受。秦观,乃高邮军(今江苏高邮市)人氏。秦观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胸怀远大抱负。青年时期,秦观游历江南各地,在饱览秀美风光的同时,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对于舞文弄墨的人来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财富。虽然满腹才学,但是秦观在三十岁之前,却未曾尝试去参加科举考试,直到他遇见了恩师苏轼。当苏轼从密州调任徐州之时,秦观慕名前去拜访。“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秦观在自己的诗中这样表达对苏轼的仰慕之情。对这位知名度还不太高的文学青年,已经名满天下的苏轼,并没有丝毫的轻视,而是很热情地接待了他。苏轼的礼贤下士,让秦观大受感动。苏轼的人品才学,更是让秦观敬佩至极。自此,秦观跟定苏轼不放松,成为了苏轼的终身门生。每当读到、写到古代那些文人士大夫,不带丝毫功利色彩的奖掖提携后进之举,总是让人心生无限感慨和感动。在苏轼看来,有屈原、宋玉之才的秦观,这样流落民间实在是可惜。于是,苏轼便动员秦观认真复习备考,博取科举功名,以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不但如此,苏轼还给王安石写信推荐秦观,希望朝廷不要埋没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王安石读了秦观的诗词之后,也认为具有鲍照、谢灵运那般的清新雅致。在苏轼的鼓励下,秦观更加发奋地读书学习,潜心备考。几度打拼之后,三十六岁的秦观,终于在元丰八年(年)金榜题名。但是从秦观后来的经历看,他被苏轼鼓动着去参加科举考试,真的难说是福还是祸。在步入仕途后的头几年,秦观的官职虽然比较低微,但日子过得比较安稳惬意。然而好景不长,宋哲宗亲政之后,新党得势,秦观开始了官场的辗转奔波,杭州、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没完没了。不过他不是风光无限地去做父母官,而是被贬被贬再被贬。而被贬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是苏轼的门生。好不容易靠到宋哲宗挂了,旧党人物时来运转。被赦免北返的秦观,却以那样的方式告别了人世,令人唏嘘无限。在北返的前一年,秦观为自己撰写了挽词。有人认为,秦观之所以这么做,是自感已步入老年,来日无多。其实老什么啊,秦观当时刚到知天命之年,离古稀之年还早着呢。应该说,是无休无止的官场折腾、颠沛流离,使得他心力交瘁、神形俱伤,已经预感不久于人世才对。感受秦观的人生遭遇,品读他的绝美诗词,越发让人感到心疼如绞。虽然与柳永同为婉约词派宗师,但是在秦观的词作中,没有柳永词作中时而出现的艳俗之气。因而,秦观的词作,给人一种清纯如水的感受。秦观善于在词作中营造清幽高冷的氛围,抒写深沉柔婉的情感。有古代诗评家称,秦观的词“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此语虽有过誉之嫌,但足见秦观词作感染力之强。秦观最为人所熟知和喜爱的词作,当属《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通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借写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铺垫出千古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的爱情,纯真隽永,又不失洒脱超然。“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的这首《踏莎行·郴州旅舍》,把孤寂凄冷的心情、对乡关故人的思念,渲染到了极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短短八个字,就仿佛让人感到阵阵凉意,从每个毛孔渗入全身。“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两句,自然贴切地因景设问,作者郁愤无助、欲哭无泪的心情,令人感同身受。秦观辞世之后,苏轼将这两句书写于扇面,并附注“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哀痛惋惜之情,无以复加。秦观写闺怨愁思的《浣溪沙》,则分外精巧别致:“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在满腹愁思的女子看来,暮春时分的微风细雨,竟如深秋一般萧瑟凄冷。“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采用以实比虚的倒装笔法,别出心裁。试想一下,如果换成梦轻似飞花、愁细如丝雨这样的写法,就会平淡失色不少。在大学上古典诗词课时,老师对这两句大加赞赏,奉为至典。经老师这么一解读,大家的理解自然会随之深入。在词体的演进方面,秦观的贡献不容忽视。秦观和柳永一样,填制了不少慢词。但是秦观的慢词,没有柳永一些慢词爱犯的浅白单调、失之直露毛病,用词典雅考究,技巧纯熟,层次跌宕有致,意境含蓄深沉。正是因为秦观的发扬光大,慢词才真正走向成熟。所谓慢词,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字数多、篇幅长,节奏舒缓的词作。秦观慢词的艺术特点,可以从其《望海潮·洛阳怀古》中一窥究竟:“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这首词的可称道之处,主要有二。一是结构布局比较有特点,先写今后写昔,再由昔回转到今,以昔衬今,回环往复。二是字词精致讲究,对比手法运用娴熟,烘托了气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乱分春色到人家”“暗随流水到天涯”两句,用笔堪称精巧。人家春色,是柳桃“乱分”。归去之心,要“暗随流水”。“乱”字用得活泼,“暗”字用得含蓄。秦观的诗作水准,也是很高的。并且他的诗作存世数量,远多于词作。只是秦观的词名太盛,导致诗名被有所遮盖而已。“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这首《春日五首》(之二),写春雨之后景色生动细腻,拟人手法巧妙贴切。也许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之故,金人元好问对此诗大加嘲讽,认为娘娘腔太重。秦观的《秋日三首》(之一),则动静相宜,饶有情趣:“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寒星无数傍船明”一句,是全诗诗意之所在。结尾“忽有人家笑语声”,不但给诗意带来了动感,还涂上了一抹温暖的亮色,平添几分生活情趣。秦观的散文水准也很高,尤其是他的政论文立意高远,逻辑严密,文笔犀利。秦观还是个标准军迷,写了不少具有专业水准的军事论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一篇故事题为“苏小妹三难新郎”,说的是秦观与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新婚之夜,新娘出题考新郎的趣事。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其实这个故事跟包龙图怒铡陈世美一样,纯属虚构。苏轼压根就没有这么个妹妹,秦观跟苏轼除了是师生,也没有其他亲戚关系。本科考试还发生了一桩著名事故,这桩事故又引出了一件十分诡异的事情。本榜状元,乃庐州无为(今安徽无为市)人氏焦蹈。据南宋著名学者洪迈所著《夷坚志》记载,焦蹈在本科进京赶考途中,做了一件拾金不昧的好事。一天,焦蹈带着书童路过金陵(今南京)一条街时,一盆水从街边一座阁楼上哗然泼下。焦蹈的书童发现,水渍之中有个物件灿然发光,捡起一看,竟然是个挺大的金戒指。当焦蹈知道此事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天。焦蹈在严肃批评书童的同时,决定回去寻找失主。书童说这么做很可能耽误考期。焦蹈认为误泼戒指的事,一定是那家丫鬟做的。如果主人责罚得紧,有可能闹出人命,必须回去找。还了戒指之后,焦蹈紧赶慢赶,还是比规定的考试时间晚了两天才到京城。巧的是,因为考场(南宫)发生了火灾,本科考试延期举行了。这样,焦蹈又幸运地参加了考试,并且成了状元。因为这件事,“不得场屋烧,哪得状元焦”“不因南宫火,安得状元焦”这类民谣便流传开来。一把火烧出个“焦”状元,这事儿也确实太过巧合了些。有个野史段子称,姑苏(今苏州)有个瞎子算命先生,算卦神准。因为焦蹈做好事广为流传,有人就问瞎子这位状元官运如何。瞎子说,“这位焦状元连领工资的命都没有,还问个啥官运啊。”大家都认为这瞎子这回真是在瞎说了,人家堂堂一个状元,怎么会没有官做呢?不曾想,几天之后新科状元焦蹈当真急病而亡。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三百七十多年以后的明代天顺八年(年)考试中,也诞生了一位延误考期,又因为考场火灾而得以参加考试的幸运儿状元。此人姓彭名教,乃江西吉水人氏。传说中彭教误考的原因,跟焦蹈大同小异。只不过焦蹈书童拾到的是金戒指,而彭教书童捡到的是金钗。在那一科会试(礼部试,相当于宋代的省试)中,发生了一起重大考场火灾。当时北京正值寒冬,有人在贡院内用火盆取暖,不慎引燃了木质结构的号舍(考场兼考生临时宿舍)墙壁,发展成为一场特大火灾。考官和工作人员,包括掌管贡院钥匙的官员,只顾自己逃命,却忘了将贡院门锁打开。那些被封闭在贡院内的考生们,被烧死了九十多个。发生了这么惨烈的事故,考试只能延期。而那个掌管贡院钥匙的官员,竟然也姓焦!而彭教的名字,又跟“烹焦”二字谐音。这样的巧合,是不是也太诡异离奇了些?至于焦、彭二位状元基本相似的拾金不昧故事,是分别各有其事,还是有穿凿附会、张冠李戴的成分在,不得而知了。但是他俩的故事,起码能给人们以下三个方面的启迪:第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对于古代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养成,有着积极而巨大的影响。第二,对于好人有好报这样的说法,不能简单地视为一种因果轮回的迷信,它还有劝人向善的教化意义。第三,为人做事,应当有一种坚持到底的恒心,不能轻言放弃。焦蹈、彭教做完拾金不昧的好事之后,在明知考期已经延误的情况下,依然抱着一线希望往京城赶,就完美地体现了这样一种坚守的精神。如果他们在明知无法按时应考之后打道回府,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焦状元、彭状元了。壹点号谷荻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8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