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省、州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茂县乘势而上、奋发而为,立足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围绕建设“川西北高原生态农业发展高地”目标,把夯实农业基础、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走出一条符合茂县实际的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地,为实现“一州两区三家园”目标贡献茂县力量。
近年来,茂县立足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围绕建设“川西北高原生态农业发展高地”目标,把夯实农业基础、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加快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增长10.3%。
实施“三大工程”,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基础
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茂县属典型干旱河谷地带,干旱河谷面积高达平方公里,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7倍,季节性、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针对“产业缺水”的现状,茂县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兴业”。
充分利用地表径流、岩体渗水、自然降雨等有效水源,采取“宜引则引(引溪水)、宜集则集(集山体渗水和山坡散水)、宜提则提(提河水)”的方式,大力实施渠、池、管、窖等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打造“沟截水、水汇池、池进窖、窖连地”的灌溉管网体系,新增及改善有效灌面8.6万亩,恢复植被1.5万余亩,“兴水利-促产业-惠民生”的效果不断显现。
实施路网建设工程:针对农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和田间作业难的现状,茂县大力实施通达通畅、维修整治、道路安保、产业扶贫路、连户路、田间路等路网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打造“产业富民路、生态旅游路”,农村道路修到了产业基地、田间地头、门前村口,全县农村“交通脆弱”的状况不断改善。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茂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区域气候条件、海拔高度、产业优势、种养习惯等多方因素,科学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特色种植、生态养殖、扶贫解困、基地提升、集体经济、产水配套等产业提升工程,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农村产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实施“三大战略”,推动乡村产业上档升级
实施产业基地战略:按照“主导产业带动、配套产业联动”原则,茂县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林业基地强县等项目为抓手,依托岷江、涪江水系,精心打造28个特色果蔬核心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凤仪、南新等5个万亩示范区建设,现已建成以李子、甜樱桃、枇杷和苹果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7.3万余亩,以莴笋、番茄、微辣椒和大白菜为主的生态蔬菜基地8.2万余亩,以花椒、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木基地6.2万亩,以大黄、羌活为主的道地中药材基地4.8万亩。
突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作用,培育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个、专业联合社3个、家庭农场36家,辐射带动余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实施产业品牌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富农,现全县拥有“茂汶苹果”“茂县李”“茂县花椒”地理标志登记认证3个、“羌脆李”“甜樱桃”“莴笋”等绿色食品认证24个,“枇杷”“猕猴桃”等有机转换产品认证6个,“绿羌园”牌羌脆李获得“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加大“净土阿坝·羌地圣果”等名优特品牌培育和推介,打造“净土阿坝”旗下品牌4个,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提升,已成为成渝地区名符其实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和电商精准扶贫政策机遇,以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农产品上行体系”“物流配送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人才培训体系”等农村电商发展体系。
成功举办茂县有“李”中国茂县首届羌脆李文化旅游节,与京东、首农、浪潮等大集团合作并拓展空间,不断探索“基地+物流+双品牌+共享渠道”及“质量链+扶贫”为特色的茂县共享电商发展模式,试点建设红富士苹果、羌脆李等5个特色水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净土阿坝·羌地圣果”区域特色品牌走出四川、走向全国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施产业融合战略:结合国家重点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项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干果、中药材和林下养殖业等林下经济。同时,坚持“生态绿色、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依托“中国古羌城”、坪头、叠溪松坪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九鼎山景区和甘青、杨柳等乡村旅游村寨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观光、体验、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种、养、加、销一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业+旅游”“农业+工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
强化“三个保障”,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程,促进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两支队伍有机融合,培育科技示范户户,输送科技示范户、经营主体科技带头人余人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加强乡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坚持培训内容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整合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镇村干部等力量,今年先后组织茂县科技人才、农业干部赴眉山、浙江等地学习考察5批次余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进行创新,让党的工作、组织工作渗透于乡村产业发展中,实现党建与富民互动,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检验党组织活动成效,推动乡村产业高水平全面振兴。
强化科技保障:坚持以科技示范引领、科技服务支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加强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引进推广大白菜、青脆李、蓝莓、猕猴桃等特色果蔬新品种86个。加强本土种质资源保护,加大节水灌溉、果树修剪、疏果套袋、避灾栽培、绿色防控等10余项实用农技推广力度。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战略,修订完善“茂县李”等1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及其配套生产技术规程。
健全农业信息服务推广体系,搭建“茂县农业信息网站”和“农技宝”平台,选派71名驻村农技人员、64名科技特派员“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帮助农村群众提升农技水平和生产效益。
强化资金保障:设立产业扶持基金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万元,并逐年壮大基金总额,制定《茂县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启动资金难题。
针对高半山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的现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大力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持续加大农村水网、路网、电网和信息网络建设投入。提升农业风险抵御能力,加快气象、防雹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总结推广特色农业保险试点经验,建立健全金融保险支持农业发展新机制。
深挖茂县在区位、气候、生态和特色农产品方面的资源优势,围绕生态观光型农业、农牧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资源要素投向优势特色扶贫产业,确保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得到有力保障。
下一步,茂县将这样做
打好脱贫攻坚战,筑牢乡村振兴根基。坚持把摆脱贫困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丰富农村产业业态,培育乡村发展动能。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净化农村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协调统一。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繁荣乡村文化。坚持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保障,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塑造新时代乡村文明新气象。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坚持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突出“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