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本报记者夏晓云通讯员廖世娟钟德献
苍梧县采取“卫片+实地”“无人机+人工巡查”措施实现耕地卫片“零图斑”;藤县完成撂荒耕地治理面积多亩,建起17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龙圩区通过粤桂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带恢复耕地亩……4月12日,梧州市召开年全市田长制工作暨粮食生产现场会,并组织观摩蒙山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推动耕地“非粮化”地块“退园还耕”示范点,以及春耕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
据了解,梧州是全区第二个出台田长制实施方案的设区市,苍梧县作为全区唯一的县(市、区)在全区田长制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石。我们要通过全面推行田长制,全力确保耕地保有量特别是基本农田总量,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梧州市委书记蒋连生表示,要继续保持该项工作良好开局的势头,聚焦重点工作,实现耕地保护网格化全覆盖、完成耕地撂荒治理任务,全力打造耕地保护田长制“梧州样本”。
A网格化保护耕地管好田
“藤县开发耕地巡查处置联动软件,有效地解决人工巡查成本高、效率低且难以实时监管的难题。”藤县县委书记杜诚在会上作经验交流时说,该县通过开发相关软件,采取“平台软件+人工巡查”的联动机制,实现了县、乡镇、村、组四级巡查信息实时共享,变被动的事后监管为主动事前预警。
该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健全权责清晰、制度完备、协同有力、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田长制,坚持基层一线管理,加大耕地管控力度,加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耕地保护机制。
B提升生态效能建好田
近日,记者走进蒙山县文圩镇屯治村粮食生产及高标准农田项目示范点,看到几名农户正在田间进行抛秧种植作业,“我们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92%。”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梧州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占补平衡攻坚上发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以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农田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近年来,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7.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0.4万亩;全市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面积万亩,种植绿肥10万亩,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
C聚焦提高效益种好田
近年来,龙圩区相继投入多万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已建立8家稻螺渔生态种养合作社。”龙圩区委书记赖启第说,该区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作用,有效解决了稻田丢荒闲置的问题。
梧州市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引进项目,发展农业产业示范带。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化政策落实和精准服务,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着力提高综合效益,坚决做到粮食面积、总产量只增不减。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53万亩,产量70.46万吨,粮食面积、产量、单产实现“三增”。
D开展专项行动护好田
近年来,蒙山结合该县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开展柑橘黄龙病防控和集中专项治理行动,建立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大力推进“非粮化”地块“果改蔬”和“退园还耕”工作,为该市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该市扎实开展“退园还耕”和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坚持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重点整治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持续开展打击违建别墅、清理大棚房等专项行动,加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整治和处罚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去年以来,梧州齐抓共管扎实做好田长制各项工作,抓好“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改。截至4月7日,全市“退园复耕”、耕地撂荒治理面积超过2万亩,春种粮食面积同比增长2.03%,今年一季度蔬菜(含食用菌)种植面积同比增长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