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佛教传入广西最早的地区

玉林市是桂东南重要交通枢纽。秦始皇平南越,开凿了湘灵渠通道,下漓水到广信苍梧,再溯郁江经藤县转上绣江至容州,沿北流江经鬼门关到茂林船埠上船,经鬱林州(鬱林即玉林,下同)直下南流江,再经博白,直至合浦,东可达琼崖,西可达交趾(越南)以至远洋贸易直下东南亚。南流江、北流江这条通道横贯玉林东西,是汉代以来官兵士人迁徙往的南北交通大道,谓之官路。“历朝不绝珍珠使,百代长行盐卤舟。”

南流江畔的云天宫--图片来自网络

佛教传入中国在西汉末年,广泛传播在东汉,东晋十六国时兴盛发展,至唐为全盛时期。广西是佛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一些学者提出佛教从海上丝绸之路向中原传播的线路除广东线路外,应该还有从合浦沿南流江、北流江至苍梧而入中原这样一条线路。玉林得益于南流江、北流江这条通道,成为佛教传入广西最早的地区。

宴石mmm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在玉林市博白县南流江畔的宴石山,岩皆盘石壁立,高多米。宴石山南的悬崖岩壁下有“洞天”“洞地”两个岩洞。传说有一位神仙叫陈越王,看到宴石山西枕青波,南连翠嶂;百丈悬崖,清泉飞洒,涧边花红。特别是山顶广阔平坦,就是摆上千把桌酒席也绰绰有余。于是他在宴石山顶大宴各路神仙及诸侯。宴石山也因陈越王大宴群仙于此而得名。《寰宇记》卷博白县:“宴石,西越王宴处。”《舆地纪胜》卷郁林州:宴石山“其山皆盘石,壁立峭绝,北临大江。中有流泉喷激,有二石”。

宴石寺--图片来自网络

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广西,但其在广西的大规模发展则要到唐代。唐咸通六年(公元年),节度使高骈奉旨率兵收复安南故地,驱兵过白州(即博白县)时,分别塑佛像于宴石岩“洞天”和“洞地”内,创建了“宴石寺”。此寺因有洞体积所限、规模不大,气势却甚雄伟。宴石寺是广西境内第一个建立起来的佛教寺庙,所以称它为“广西第一寺”。在宴石寺西石壁上镌有神像3尊。摩崖造像雕凿在离河面约15米的红砂岩崖壁上。雕像离地面约5米,二龛窟并排相连,雕刻面宽0.5米,高3米,三雕像皆为高浮雕并列面坐,上方均凿菱形尖拱窟。造像无题记,从雕刻艺术风格及其造型、面相、服饰分析,应是隋朝或隋稍前刻成,被专家鉴定为“广西第一摩崖”,是目前广西境内已知年代较早的摩崖造像之一。摩崖造像地处汉、唐时期中原往交趾(今越南)交通要道南流江江畔,为研究我国佛教的发展和南传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宴石寺摩崖石刻--图片来自网络

宴石寺后来经南汉都监刘崇远扩建,号“觉果禅院”。相传刘崇远出任廉州知府,沿江乘船经宴石山,忽闻左岸山岩笙箫阵阵,鼓乐喧天,停船到洞内一看却空无人影,顿然醒悟:这是神灵的昭示!连忙朝洞中跪拜许下诺言:“愿神灵保佑我连任三任知府,日后在此建寺,塑予金身。”后来他连续五任廉州知府,功成名就,便还愿扩建修缮了这个寺庙。宴石寺内的“静默堂”,为刘崇远所建。

宴石寺--图片来自网络

宴石寺的南面有两石笋,高数丈,恰似一双红烛对寺而燃,构成“烛光照古刹”的自然景观。据《粤西金石略》的《新开宴石山记》所载,在宴石山的临江处曾凿有约五丈余高的佛像一座,未穷何年代所凿,遗憾的是,此巨佛在清末或民国初已坍塌落入江中。

宴石山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诗叹曰:“村姑无黛貌倾国,山峰丹霞醉游人。正是宴石好风景,赏山时节又逢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3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