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苏南名城无锡,被潮白

前言:江苏无锡,地处苏州与常州之间,北依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自古文化兴盛,早在汉高祖五年即置县。

年5月底忠王李秀成东征期间,无锡发生一场重要的主力决战。清江南大营仅存尚有战斗力的提督张玉良、总兵刘季三统领的清军被忠王大军痛击溃败。此战之后,李秀成席卷苏南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东征结束后,无锡成为太平天国苏福省一个属县,因为“无”不好听,县名改为抚锡。另外清朝无锡实际上是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两县以运河为界,对外合称“锡金”。为叙述方便,下文只使用无锡一词。

时间来到年年底,无锡再次成为战场,这次攻防双方互换,守城的太平天国,将要面对猛扑过来的李鸿章淮军。

治理无能的“潮白地”

无锡守将是潮王黄子隆。黄子隆是广西藤县人,正宗广西老兄弟。很早就在忠王麾下,靠着四处征战打出名望,被授予守卫一城之任,获封潮王。

无锡原来文脉兴盛,商贾繁荣。论文,一个“东林书院”已经名扬后世;论商,近现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家族即出自无锡。

然而获得这样一个风水宝地的黄子隆却完全不懂如何治理地方,也无法管束部下,所部四出滋扰百姓,掳掠地方,人心惶惶,时人称“潮逆凶残甚于他逆”。

无锡居民纷纷迁走,有去江阴、镇江、泰州的,有去常熟、通州、海门等处的。

好端端一个商贸繁华的无锡,变得十室九空市肆渐散,黄子隆被老百姓暗中称呼为“潮白地”。

“潮白地”不单治理无能,私心也重,对太平天国忠诚相当有限。苏州战役期间,李秀成多次传檄无锡与常州,要求他们出兵协助。黄子隆磨磨蹭蹭就是不想出兵,勉强出兵也是走走停停,不肯尽力。

苏州以纳王郜永宽为首的四王四天将意欲献城投降,曾与黄子隆联系,引诱他一起投降淮军。双方书信往来,黄子隆虽然没有即时答应,内心已经在犹豫。

真正令黄子隆下定决心死守不降的,是发生在12月6日的苏州杀降。

常胜军统领戈登在致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报告苏州杀降内情的信中写道:

在苏州西面无锡城中的叛军,曾派人来和纳王约降。后来他们得到清军背约的消息,便决不投降,死守无锡了。

苏州杀降帮助不少原本犹豫不决的太平军将领下定了决心,无锡尚有守军6、7万,黄子隆决心凭城与子黄德懋(有说是养子)一起坚守。

无锡、金匮附近地图(点击可放大)——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

关键的一天,太平军救援失败

苏州未破时,淮军对无锡的主要威胁是北方江阴方向,守卫重点是高桥、万寿桥,此两地是通向常州、宜兴的交通要隘。

11月26日,淮军提督刘铭传率军趁大雾猛扑万寿桥。守军猝不及防,只得撤退,刘铭传随即进攻高桥。

高桥太平军重兵防守,用20余只炮船守河口,又在河东修筑堡垒10余处。

从30日开始,刘铭传率水陆军兵分三路进犯高桥。高桥守军出垒迎战,淮军以一路正面迎击,一路抄袭后路,再以一路乘虚攻高桥大营。高桥守军大败,弃垒而逃。

淮军这种正面迎击再分兵抄后路的打法在苏南可以说屡试不爽,太平军始终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只能认为淮军已经在战斗中累积了丰富经验,太平军却各自为战,对对手缺乏了解。

12月1日太平军曾经反攻高桥,再遭淮军水陆夹攻失败。高桥失守,意味着无锡守城缺口被打开,形势越发恶劣。

眼见无锡告急,守卫常州的护王陈坤书因关系到自身安危,不能再坐视,与丹阳守将然王陈时永(英王陈玉成叔父)一起率军来救。护王大军来到时,高桥已陷,只能在无锡西门外沿河筑卡守卫。

援军在随后几天反复争夺万寿桥,全部被刘铭传打退。

12月4日,苏州失守,淮军可以集中全部兵力攻打无锡。

苏州失守前,忠王李秀成亲率太平军2万人撤出。两天后,忠王大军猛攻万寿桥。

同一天,从苏州出发的郭松林率部猛攻苏、无交通线上的重镇新安、望亭。两地战斗同时打响,这一天可以说是无锡保卫战最关键的一天。

和忠王援军一起参战的,还有呤唎与莫利斯等人从上海夺取的常胜军“飞而复来”(FireFly)号火轮船,已经改名“太平”号。

此战“太平”号率领木壳炮船十五艘参战,呤唎号称全部归其指挥。

战斗中,呤唎将“太平”号埋伏在一旁,派出木壳炮船诱敌,淮军水师中计,被引入伏击圈。“太平”号冲出炮击淮军水师,淮军水师接连中炮,只得靠岸弃船而走。

“太平”号随即驶入万寿桥河口,接连向淮军开炮。在舰炮掩护下,太平军携稻草、门板填平壕沟,猛扑淮军营地,弹如雨下,淮军伤亡惨重。

战斗中,“太平”号船身不断被淮军枪弹击中,呤唎只得指挥船驶回河中间,幸得两岸太平军奋战,“太平”号方得撤回无锡。

呤唎称船上阵亡中国人两人,三名洋兄弟与十二名中国人受伤,翻译阿林受重伤,整条船满身都是枪弹孔。

当天李鸿章奏报则写着刘铭传眼见情况危急,带领百余人沿河岸接近“太平”号,向船上密集开枪射击。

船上正在操作的洋人有数名被击中身亡,其余人马上藏进船舱不敢再出来,“因湖阔水深仍被逸去”“太平”号撤出战斗。

失去舰炮助战,太平军火力锐减,淮军乘机兵分三路发动反攻。李秀成与陈坤书眼见淮军攻势猛烈,只得率军撤至常州、天京。

新安、望亭方向,郭松林集中优势兵力与火力猛攻,两地守军虽然得到无锡南门同伴的支援,仍然不支撤退。淮军得以直趋南、东城城下,加上高桥已经被淮军控制,无锡东、北、南三面环敌,合围态势已成。

援军已撤,无锡只剩下黄子隆孤军奋战,岌岌可危。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英文版原书无锡之战插图,远处的明轮船即“太平”号

无锡失守,黄氏父子被俘杀

无锡是水乡,城中有大运河,再有小河贯通,桥梁众多。如要坚守,控制水路与桥梁是关键。

黄子隆督军沿运河修营垒,加城门兵力,各城门及桥口均有四五个大营防守,准备好大量枪炮武器。

淮军方面,由李鸿章弟弟李鹤章指挥攻城战,除已围攻东、南、北三面外,再派人绕到城西南截断无锡与宜兴之间的交通线。李鹤章在各城门兵营督战,连续攻打两昼夜,守军顽强抵抗,打退淮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李鹤章眼见强攻不城,改变策略,在河道对岸修筑营垒,掩护填塞河路,淮军得以越过河道进攻。

这一手起效,淮军接连攻破多处守军营垒,12月11日晚间,城西北制高点惠山被郭松林攻破,李鹤章马上下令同知丁日昌用三眼开花炮居高临下轰击,城内多处中弹起火。激战到12日凌晨,守军不支,城门外营垒渐渐失守。

李鹤章眼见破城时机来到,命令全军攀爬城墙,淮军蜂拥而上。

守军退守到东、西城头放枪防守,无奈无法阻挡淮军登城,只得下城开始巷战。黄德懋仍然率部分兵力在城头奋战。

为保存实力,黄子隆率精锐计划从北门突围去常州,被淮军截击,只得改去西门。

西门城外营垒也被淮军攻陷,黄子隆率军死战,最后被总兵周寿昌抓获。仍在城头奋战的黄德懋被郭松林生擒。

无锡守军之中,有以佐王黄和锦为首的部分人逃脱,这些人进入常州助守,黄和锦后死于常州保卫战。

李鸿章在攻下无锡后,上奏“生擒潮逆父子及大小贼目五百余人,擒斩溺毙二万余人,救出难民三万余人。”黄子隆父子均被李鸿章处死。

据金匮县荡口镇人、曾经组织过团练的华翼纶所写《锡金团练始末叙》一文所记载:

潮逆广西藤县人,躯干矮小,狡勇非常,目光炯炯若电,诈称“不识字”,不多言,亦无供状,临刑时颜色自若。

城中还有约一万多太平军弃械投降,李鸿章将其中精壮者补入军中,其余遣散。城中居民“民之被掳被戕及病故饿死者无算。”

《锡金团练始末叙》一文还记载当时城内尸体堆积:

余遂募民夫三百人,半为旧时团勇之忠诚者,入城救火。进南门,见路旁死尸堆积,街中溃血成渠,履为之湿。……然大街上尸首纵横倒偃,触目皆是,东、西、北城门中亦有积尸,视南门较少耳。

另外还记述淮军对妇女的抢掠:

遂分出锡、金本地妇女为一处,其余杭州、湖州及南京、江西妇女为一处,藉草而处之,终夜哭不休。各营中兵勇闻局中有妇女,争相来取,不与即拔刀相斗,其势不能禁止,有愿从者,听其配去,不愿者,听其掳去。

另据佚名作者的《平贼纪略》,进城后的淮军四处搜掠,不要说财宝,连民房家具都不放过:

扎牌出水关鬻于民,台凳椅桌极佳者不过数百钱。迨遗物将尽,营务处示禁兵勇不准运物出城,然犹有缒城而出者。要而言之,灰劫所遗,军士取于先,莠民踵其后,户牖皆罄。

战火过后,本来已经被祸害过的无锡,又被淮军、莠民(坏民)洗劫一遍,真应了一句老话:贼来如梳,兵来如篦。

无锡惠山老照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4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