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面孔重庆娃儿的摩托队,何以又川

重庆山火,消防官兵顶着高温持续作战。

在后勤线上,重庆娃儿们的摩托队,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骑摩托车的帅哥,今天儿好给力,年纪大点儿的有,小滴儿也有,像我们糟老头子也上来喽。看摩托车队这么多,全部在运东西进山。看年轻人好多……”

“这些娃儿立喽大功”。

……

有网友说:川军的魂从未远去,只是换了个方式。川军,川军,何以“又”川军?年的冬天,成都的大街小巷,张贴出一张《告成都市壮丁同胞》:“假如:我们看见一个老人家,和一些可怜的妇女小孩,正在被一群强盗打劫的时候,我们强壮的男子,究竟是站在旁边看吗?……要是等杀到我们身上才动手的时候,那就‘后悔迟了’!……人生必有死,就看生得有乐趣不?就看死得有价值不?我们上去吧!我们上前去吧!(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一听)”历史上,凡是外族入侵,凡是经历苦难,“川渝娃儿”,从来都是抵抗抵御到最后。从不退却,从未退缩。南宋末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却偏偏在川渝一带遭遇顽强抵抗。蒙古几十万人马,围攻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都阵亡在城下。一场重庆“钓鱼城之战”,助南宋王朝又延续20年。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威胁欧、亚、非的蒙古北方政权,转变为忽必烈执掌的中原王朝元朝,世界历史格局从此改变。宋末元初,宋蒙战争前后60余年。川渝人口万人,最后只剩不到80万人,近乎举省殉国。何以“又”川军?自古有云,川渝不灭,华夏不亡。明末清初。川渝人民先是群起反抗地方暴政,后抵抗清军入川,被杀者无数。清朝入主中原19年后,川渝还在抵抗。直到康熙2年,清军才攻下重庆。川渝人,抵抗的结果,是一次又一次,被打击,被报复,甚至被屠城。清朝入主中原,天府之国,人口从多万,到清顺治年间,锐减到不足10万。此后,有了史上“湖广填四川”一说。何以“又”川军?中国历史有曰,“无川不成军”。年,抗战爆发。“国家有难,川人岂能隔岸观火”。素质太差、一盘散沙,衣衫褴褛,军纪涣散,背着大烟枪,虾兵虾将的“川军”……身穿单衣,脚踏草鞋,老套筒土枪,一路走到了“绞肉机”的淞沪抗日战场。宝山县大场守卫战,第一支投入抗日战场的川军,多人,只剩下了人。台儿庄战役滕县保卫战,川军将领王铭章,昭告官兵:“我决心与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川军,堵死城门,自绝后路,全部阵亡,无一人逃跑投降。王铭章,也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之一。史书有评论说,“若无藤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有网友说,在我们四川在重庆,随便找个人他往上数三代一定有直系血亲出去抗日的。有川人为亲人出征,披上“死”字旗,“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八年抗战,多万川渝将士,走出川渝,抵御日寇,先后伤亡65万人。出兵和伤亡人数,均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百万川军出川,归来十之二三。何以又川军?内战像弱鸡的川军,却是实打实的抗日猛虎川军。何以又川军?从宋末元初,明末清初,从保路运动,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川渝人殉国者之众,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居各省之首。毫无例外,均为家国大义。年这个夏天,极端高温给川渝地区带来连锁反应。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川渝人。极端高温灾害,对川渝人民来说,是一次需要全力以赴保障民生的战役。面对高温煎熬,面对山火肆虐,面对一次次灾难,面对一次次国难,川渝一家,川渝人,从来不曾退却。重庆山火,43度高温,一声呼喊,重庆热血男儿争先恐后出发。市民自发组成志愿者,自发排队。汽车上不去,用摩托车上去送水;山路陡峭,徒步爬山背送物资。直到凌晨还不停歇!每一趟上山,都要背着近50斤的物资。累了,“我就休息一下,马上就好了。”和平稳定时期,国人看到的,是“川麻血战到底”的乐观与豁达,是追求个性与自由。他们忙着生存,他们想要躺平。专注于消费和娱乐。好像无暇关心家国天下。灾难之后,国人看到的,却是,“勇敢到底”的乐观与拼搏。一代又一代人,没有忘记过去。一代又一代川渝娃娃儿,如此“又”川军。在川渝人眼里,有玩耍,耍的“要得”,有美食,美的“好得”,但,要“投降”,要“怂耙耙”,“没得!没得!”重庆铜梁、巴南山火明火已扑灭;四川,连续高温天气有望迎来转折。“火盆还是红油锅底”,“四川重庆与退烧无缘”……这是不合时宜地调侃。“川渝人民要哭了”……这是不应该被玩的“梗”。这不是一场“玩笑”,这是一次“战役”。一些互联网人沉浸在调侃里,不合时宜。何以“又”川军?川军的魂从未远去,只是换了个方式。撰文|老怪编辑|波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87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