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南区桥圩安置区党群服务中心
南丹县里胡瑶族乡朵努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接受健康检查
藤县金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扶贫车间
大化瑶族自治县拿银易地扶贫安置区扶贫车间
凤山县易地扶贫搬迁户高高兴兴搬迁入住县城巴烈安置区
南宁市隆安县震东安置区全景
自年以来,广西紧紧围绕“搬迁脱贫一批”目标任务,建立工作体制机制,精准落实搬迁对象,突出城镇化集中安置,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强化县级领导包安置点责任制,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各项任务,走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的“广西路子”,为广西连续4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作出了重大贡献——
年8月,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贵州)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年10月,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七个狠抓”典型做法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
年10月,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河南)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年10月,在全国扶贫日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广西作为省一级唯一代表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三五”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指引》先后6次推介广西的经验做法。
1立足高位谋划统筹部署推动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贫困地区检查指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并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大事项,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
自年以来,自治区加强政策措施研究,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制定出台安置点选址和规划设计、整屯搬迁、项目管理、资金监管、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迁出地耕地林地管理利用、拆旧复垦等一系列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体系,有效的指导全区各地科学、规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2压实主体责任实行“八包”到位
年11月,广西研究出台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领导包点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安置点”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包点责任制,全区所有集中安置点都落实了县级领导挂帅,共有78位市级领导分片包县、位县级领导包安置点,组成个工作专班,成员多人。实行包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监管、搬迁入住、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稳定脱贫、考核验收的“八包”责任制,一包到底、全责落实。
同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配套制定了考核办法,对包点领导进行考核,极大地推动了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程。
3加强督查指导推动工作落实
年12月以来,通过加大通报力度,每10天定期对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有关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红黑榜通报;从年5月开始,由自治区扶贫搬迁专责小组组成4个指导工作组,分别对应13个市78个县(市、区),实行“六包责任制”,即包沟通联系、包信息收集、包统筹推进、包问题协调、包任务完成、包社会稳定,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各地在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年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县和大型安置点挂牌督战方案,组织50名干部,分成4个督战队,从4月起,每月用一周时间深入有关项目县,通过暗访、实地查看等方式,不打招呼,直插现场,开展督战,既督又战,发现问题,现场协调解决,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4完善组织保障构建良好工作格局
广西成立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贫搬迁专责小组,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10个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自治区教育厅等38个单位有关领导为成员,制定工作规则,明确成员单位应承担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每季度定期召开专责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焦点难点问题,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此外,各有关市县也相应成立扶贫搬迁专责小组(或指挥部),步调一致,同心协力,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实效。
“数说”易地扶贫搬迁重大成就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任务超额完成。广西“十三五”时期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万人。截至年12月底,累计搬迁16.万户71.万人,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广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任务。“搬迁脱贫”一批目标预期实现,全区建档立卡搬迁对象已实现脱贫15.万户69.万人,脱贫率97.22%;剩余0.万户1.万人计划在年底实现脱贫。
安置区住房建设工程提前完成质量安全。截至年12月底,全区共投入资金.07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个、住房建设项目个、安置住房16.万套,并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安置住房质量安全,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全区有14万户、67万人进入了县城和乡镇生活,有力促进了城镇化建设,提高全区城镇化率约3个百分点,助推了全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区投入51.19亿元,新建或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卫生服务站、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等个项目。截至目前,义务教育学校90所、幼儿园17所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项目也已经基本建成,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机构、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切实解决了搬迁群众就近就学就医难题。
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富有成效。年以来,广西紧紧围绕“户户有产业”“户户有就业”“户户有保障”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两同步(同步制定后续扶持计划,同步组织实施)”、强化“三个一(一户一帮、一户一策、一户一档)”措施,在安置区周边建设农民工创业园23个、扶贫车间家,帮扶易地扶贫搬迁户就近就业,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年8月,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16.万户,已实现一户至少一人以上就业;没有劳动力搬迁户0.万户也通过低保兜底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有效促进搬迁户稳定增收,逐步实现脱贫出列。
安置区后续管理和服务机制健全。全区个集中安置点中,有个安置点成立了党支部,有79个安置点纳入当地党组织管理;有个安置点设立了村(居)委会,个安置点设立了村(居)民小组,46个规模较小安置点纳入当地村(居)民小组管理,并及时配备了两委干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工会组织个、共青团组织个、妇联组织个,更好地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个人以上安置点“九个中心”建设全部完成;人以下安置点也根据实际需要应建尽建,有力促进了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本版文图由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