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语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待下属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要以发展的眼光、善待下属。这是孟尝君的亲身经历,带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尝君,以疏财仗义,热情好客著称。投靠他的门客数量越来越多,他的收入都要用来养活这些门客的。自从他当上丞相之后,门客数量达到高峰。
他把门客分成几等:1、头等的出入有车马;2、一般的门客伙食不错,有鱼有肉;3、下等的门客只能粗茶淡饭,管饱就是。
二、怪门客
某一天,有一个姓冯的老头因为穷得活不下去了,因而投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孟尝君知道后,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吗?”
管事说:“这个冯老头说他没什么本领。”“那就把人留下来吧!”管事的就按照下等门客对待,把冯老头安顿下来。
过了几天,管事的来向孟尝君报告,说冯老头靠着柱子敲着他的长剑在唱歌:“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吃饭没有鱼肉啊!”
孟尝君听了之后,笑起来,告诉管事的给他鱼肉吃,按照一般门客待遇安排伙食。
又过去了五天,管事的又来向孟尝君汇报,说冯老头又唱歌了,这次唱的是“长剑啊!咱们回家去吧!出门没有车啊!”“按照上等门客对待,给他备车。”
孟尝君因为这个门客特别的行为而记住了这个冯老头。过了几天,孟尝君主动找来管事,问他上次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吗?
管事说:“那位冯老头又在唱歌了,说没有钱养家呢!原来他在家里还有一个极老的老娘,他自己出来了,估计老娘也是过的很艰难吧!”“那你去问一问冯先生家住哪里,让人给他家人带些衣服、粮食过去吧!”这样一来,这个怪门客再也没有唱过歌了。
三、变生不测
孟尝君养这么多人,管吃管住还要管交通出行,光靠他的俸禄是不足以应付的。他为了增加收入,就在他自己的封地薛城(现在山东藤县附近)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家用。
但是,因为这些借债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生活艰难,而不得不借债的,因而有很多人是不能及时还债付息的。这天,孟尝君就安排冯老头去薛城催收欠债。
到了薛城,冯老头了解到大部分老百姓都正在发愁还不出欠债时,冯老头竟然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全部免了。”还当众把欠单都烧掉了。
等冯老头回来后,向孟尝君汇报这件事情时,孟尝君十分生气:“你把欠单都烧了,我这里个门客以后怎么养活呢?”
冯老头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临走时问过您要不要买些东西回来,您不是叫我缺什么就买什么回来吗?我觉得您府上别的都不缺,缺少的就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气得说不出话来。但事已至此,这件事情只能就这样算了。
后来,因为孟尝君的威望越来越高,秦昭襄王知道凭孟尝君的所作所为,重用孟尝君的齐国肯定会越来越强大,这对秦国来说就是一个很坏的结果。因而就派人去到齐国,造谣中伤孟尝君,说孟尝君养门客、收买人心,是想替代齐王。
这一来,原本很信任孟尝君的齐王就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就找机会罢免了孟尝君的丞相之职,孟尝君只好收拾行李,准备回自己的封地薛城去生活。
落难时的孟尝君,原来门下的几千个门客一哄而散,只剩下冯老头跟着他,替他驾车回薛城。
当他们两个人的车马离薛城还有一百多里的时候,薛城的老百姓纷纷扶老携幼,远远的出城迎接孟尝君他们回来。
孟尝君看到这情景,才懂得当初冯老头替他买的“情义”的价值。
四、从黄金定律说开去
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一个很实在的定律。
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们,你就怎么对待他们。学会真正地了解别人的需要,然后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他们……而不是用你想要用的、你喜欢的方式。
这样意味着你必须要花时间去了解别人的需要、倾听别人的心声,观察别人的意愿……帮助别人,还要让别人自在和称心满意。这一点是比较难做到的。
其实,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情……个人觉得,孟尝君作为一个国家的丞相,他完全可以把自己供养门客作为一个替国家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的政策和机制,向齐王提出建议,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去做这件事情……
从齐王的角度,作为一个替国君办事的高级官员,竟然自己养着一大群有着各种能力的门客,还真的会觉得这个下属是不是生有异心。
因此就算不是秦王使用这招“离间计”,齐王对孟尝君的信任也不会是长长久久的……国君需要的是一个自己能够随时把握的、可以供使用的、可以让他高枕无忧的下属。
很显然,孟尝君的门客数量越来越多,齐王对他的信任也就越来越少了。后人可以学习孟尝君侠义的一面,但也应该避免引起“老板”的怀疑。朋友们,您们觉得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