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地方军阀打得更好,还是中央军嫡

许多对历史不熟悉的人经常会认为:类似粤军第19路军、西北军第29军、川军等杂牌军打得有声有色,蒋嫡系却老是丧师失地。这种印象肯定是被一些影视剧为代表的宣传资料误导了。虽然说从年上海抗战开始,全国各路军阀大都对抗日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但抗战正面战场真正的主力归根结底还是黄埔系为代表的中央军。此处特别声明,本文仅限讨论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情况在此暂且不做讨论。

先来说说年上海抗战,一开始的确是蒋光鼎、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奋起反击点燃了战火。仗打了半个多月,十九路军已经是伤亡惨重。如果没有蒋介石及时派遣由张治中率领的德械样板部队87师、88师、以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组成中央军第五军驰援,单凭十九路军是很难在三万余日军面前继续坚持下去的,更不可能取得庙行大捷这样的胜利以逼得伤亡惨重的日军停战。

淞沪抗战中的19路军

再来说说年的七七事变。宋哲元麾下的29军打响了八年抗战反击日寇的第一枪。但如果要论卢沟桥这仗打得怎么样,可真的只能算作是差强人意了。因为宋哲元的迟疑和妥协,29军屡屡错过先发制人的战机,日军这才能够从四处调兵以增强力量。战争爆发后,军长宋哲元竟然不在前线,待其从山东老家赶回前线后,还是因为依然对日军抱有幻想而处处受制于人。最终,29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等高级将领战死沙场,超过十万人之众的29军惨败于不到规模万人的日本华北驻囤军,平津地区就此完全落入了日军之手。反观中央军汤恩伯兵团,能以劣势兵力在离北平不远的南口阻击相比华北驻屯军更加精锐的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及其他配属部队长达18天之久,并给日军造成了巨大杀伤。两相对比,怎么会可能觉得29军比中央军在平津一带战场打得更好?

国民革命军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

至于悲壮的川军,则更多是担任战役阻击配合的任务。无论是在淞沪会战中的顿悟寺地区,还是徐州会战的藤县,川军都以巨大的牺牲完成了战役部署任务。但需要明确的是,淞沪战场参战的各地军队虽多,会战中的骨干和付出牺牲最大的却是德械中央军。徐州会战参战部队多数是桂军、西北军、滇军等地方军阀部队,然而在台儿庄激战正酣的关键时刻,完成对日军第五、第十两个师团进攻部队穿插包围、发起致命一击的仍是由汤恩伯率领的中央军20军团。

国民革命军德械师军容

抗战期间中日双方爆发的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中,中央军74军在万家岭张古山重创了日军师团。中央军36师在富金山阻击战中大量杀伤日军13师团,奏出了德械师最后的、也是最为是壮烈的一篇乐章。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悍将:张灵甫

历数八年抗战正面战场全部22场大型会战,但凡取得过局部胜利或者打得好一点的会战几乎都是由中央军完全承担或者至少担任主力,从未有地方军队独立取得过局部战役的胜利。至于吃败仗这个问题,除了上高会战和长沙会战等极少数战役,中国军队几乎都惨败于日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想要在正面战场上硬抗日军,的确很难有获胜的机会。

上高会战态势图

最后,我们需要读一读后来曾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在年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向日军大本营提出《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他的报告中这样说道:“看来敌军抗日力量的中心不在于四亿中国民众,也不是以各类杂牌军混合而成的二百万军队,乃是以蒋介石为核心、以黄埔军校青年军官阶层为主体的中央军。在历次会战中,他们不仅是主要的战斗原动力,同时还严厉监督着逐渐丧失战斗力意志而徘徊犹豫的地方杂牌军,使之不致离去而步调一致,因此不可忽视其威力。黄埔军校教育之彻底,由此可见……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不难看出,以上来自敌人高级将领角度的观点或许对这个问题更有客观说服力。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

歌曲《黄埔军魂》的歌词有这么一段:国家的干城,革命的先锋。文武合一,薪火相传,为国为民尽忠……即使不去深究每一句话的含义,但从抗战表现看,黄埔师生确实不是各路旧军阀可比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98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