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媒体报道广西藤县原县委书记被当地几名村民绑架的新闻在网上传开,而这距事发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比“原县委书记”被绑架这样的大案,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媒体报道中关于家属支付赎金的传闻。
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在2月10日12时28分发布的新闻中称,记者联系到了被绑架的黄东明本人,但对方表示不愿提及。另外新闻报道中称:一位接近案情的人士透露,黄东明被绑架后,绑匪勒索万元,黄东明家属在支付了万赎金后,绑匪未放人,家属报警。
绑架案受害者特殊的身份地位已经让人浮想联翩,这样的信息出来,则基本上坐实了大家对于被绑架者财产状况的猜忌。
于是网上一片“希望公布巨额赎金来源”的呼声和舆论,更不乏对绑匪的一片叫好声,这样和案件格格不入的舆论,自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好奇。
当天下午,湖北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新媒体“九派新闻”发文称:联系广西当地纪委监委举报平台。“有新闻报道的话,纪委这边肯定也会有工作人员去查的,这点你放心。”工作人员说,如有实质证据,会有工作人员专门去调查。
从时间轴来说,在该绑架事件未被媒体报道之前,并没有传出千万赎金的传闻。在2月10日事件被媒体爆出之后,才被牵连出来。作为官媒,报道中明确说明是“一位接近案情的人士透露”而非网络媒体中的个人言论。
当然官方在获悉新闻报道中的赎金情况后,再开展专门调查,当然也符合工作逻辑。
但在该事件上了热搜榜的第一名,舆论纷纷扬扬之际,在2月10日晚间,当地区级分局进行了官方通报,除了简单介绍案情之外,最后一段称“犯罪嫌疑人勒索万元,受害者家属支付万元赎金”等信息事实。并告诫请勿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公众当然明白,对于一个身居官职的受害者来说,这样的传闻不仅给个人带来了极大的被动和麻烦,也对当地的官方形象带来了负面效果。但轻飘飘的一句“信息失实”来平息网上汹涌的舆论,明显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对公务员个人财产的质疑是公民监督的权力,作为曾经的地方领导,如今仍身居事业单位要职的工作人员,有义务向社会公示个人财产状况。借由特殊案件引起的网络舆论,主动公示、透明公开无疑是最好平息舆论的方法。
在整个案件的侦办过程中,已经由市级部门成立了专案组,对逃逸嫌疑人的追捕也是市级单位出示的悬赏通告。目前主要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案件还没最终查清的情况下,却由下一级的单位通告案情,这样的回复是否符合常规,也值得商榷。
公众情绪被舆论带偏,给地方工作带来干扰难免发生,但一味的用生硬的通报,来面对公众质疑,绝不是权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谣言止于智者,而智者需要公开公正的信息。语焉不详的一句通报,怎么能解释这个复杂的绑架案。试想一个简单的逻辑,拿一个曾经的主管领导下手,冒着巨大的风险,这群村民不会愚蠢到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目标进行勒索巨额财产的地步吧!
“信息失实”?是万的赎金不实,还是万的支付款不实,到底是金额不对,还是事实不符。另外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