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中国农历初十。其他地方的年青人也许在考虑怎么约会送什么礼物过节。而广西梧州岑溪市的很多人,却在考虑如何安排时间去赶几场酒席,因为农历初十这一天,是当地特有的节日:“上灯节”。
“上灯”这一风俗始于汉朝,据《岑溪县志》记载,每年正月初十这一天,上一年(以农历年计算)生了男孩且已满月的人家,都要在这一天上灯摆酒席庆祝。粤语中“上”是“挂起”之意,“灯”通“丁”,故生男孩亦称为添丁,谐音“添灯”,俗谓“上灯”。不过这灯又叫状元灯,因为中国在清朝以前,只有男儿才可以考科举取功名、中状元,女孩只能待在深闺中,“上灯”就是祈祷男孩一生幸福,考个功名回来光宗耀祖。
其实,“上灯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曾在两广地区盛行,如今在广西岑溪、藤县、容县、富川、桂平等地,以及广东从化地区都有这种传统的延续。但最为隆重的就是广西岑溪市,当地人民对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元宵节,这一天,全市各乡镇乡村,鞭炮齐鸣,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上灯节”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上灯”(即挂灯),二是“请灯酒”,即请亲朋好友喝酒庆祝。
上灯分三步走——首先是“上灯”:正月初十日零时,“灯头阿爸”(男孩父亲)到本村社根(又叫“社公”,即土地公的神位处)祭拜后将花灯盏悬于灯棚。同时在家里正厅和祠堂也挂上灯笼(上面写上男孩姓名),贴上喜庆对联。其次是“暖灯”:从正月十一到十五,“灯头阿爸”早晚都要到社根上香添油,以确保灯火不熄。最后是“落灯”:到了正月十六日,“灯头阿爸”杀鸡敬奉之后,从社根把花灯取回挂在自家,希望天神庇佑花丁,保佑这男孩儿聪明伶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上灯”这天,“灯头阿爸”(男孩父亲)”要先拜列祖列宗,接着拜长辈,长辈则给“利是”(即红包)表示祝愿,“灯头阿爸”家要设宴招待,是谓“请灯酒”。
岑溪市人口近百万。乡里乡亲,同族同宗,加上朋友同学,你总会有一个熟人家里在上一年生了男孩的。所以这一天,几乎每个岑溪市的成年人都会有被邀请赴“上灯”酒席的请柬(或是口头邀请),很多人还会接到好几家甚至多达十多家的邀请。都是热情相邀,都是亲朋好友,一般都不好推辞,所以好些人通常在初十这天要赶几场“上灯”酒席:早、中、晚都去赴酒席,不行还得在这家坐坐吃几口喝一点,然后抱歉离席,又赶下一家。
因为这种情况多了,近年有一些乡亲“请灯酒”会提前安排到初八、初九,以便让赴酒席的人能错开时间,但有些人仍然无法避免在这一天要赶几场酒席,因为毕竟这一天才是正宗的“上灯节”。
“请灯酒”(图片来源:岑溪今日)岑溪市“上灯节”这一天,花灯满街挂卖,灯笼生意火爆;全市的大小饭店,只要能摆酒席的,全部爆满,有的酒店只好要求顾客要错时举办上灯喜宴,即中午办一家,晚上另一家。可以说是全民赴宴,全民皆“饮”,不是已经去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这成为了当地的一大风俗奇观。
岑溪的“上灯节”,是对男孩子的祝福和期望,不可否认其中存在一点重男轻女的传统习俗。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当地很多人早就明白“男女都一样”的道理了。大家仍对“上灯节”抱以热情,只是希望在过完春节后,与乡邻亲友相聚面叙一下,然后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当地人大多习惯是初十之前都不出远门的。喝完“上灯酒”,很多人就开始南下北上,奔赴全国各地,追求梦想而去。
“上灯节”那一盏盏精致而漂亮的花灯,营造出吉庆祥和的热闹氛围,这种美好的感觉,留在了每一个岑溪人的心灵中,不管他(她)是在本地生活,还是离乡千里,甚或流落海外,一辈子都不会忘怀。
(本文为锦轩泉声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