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有两所军校名声最为显赫,一个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另一个就是设在保定的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于年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但后来因军阀混战,财力拮据,学员断接,于年8月被迫停办。
北伐军高级将领许多都是保定生
虽然前后仅历时11年,而且始终处于辛亥革命的动荡岁月里,但这所军校培养的学生却在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即便年黄埔军校横空出世,保定军校生依然是各派系的军事骨干力量。北伐时期,北伐军的高层如总司令蒋介石、总预备队指挥官王柏龄、总政部主任邓演达、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等人,都是原保定军校的毕业生。
此外,北伐军第7军党代表黄绍竑、参谋长王应榆,第8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参谋长晏勋甫,第10军军长王天培,第14军军长赖世璜、党代表熊式辉,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金佛庄,第4军独立团团长叶挺、第21师师长严重及蒋介石在第1军中的众多党羽,基本上也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生,好多人还是同期毕业的同学。
大批保定生血洒抗日疆场
抗日战争期间,保定军校毕业的许多将领挺身而出,率军奋战在抗日一线,成为抗日名将。如:早在全面抗战前,领导东北民众抗日军的苏炳文,在绥远抗战取得百灵庙大捷的第35军军长傅作义,长城抗战浴血喜峰口、罗文峪的第29军何基沣、张克侠、秦德纯,还有“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蒋光鼐、张治中,都在对日寇作战中建立了不小的功勋。
全面抗战开始后,不仅中央军系统,地方实力派的大批“保定系”将领也纷纷捐弃前嫌,投入了对日寇的血战,新桂系首领白崇禧指挥昆仑关大战,取得抗战攻坚首次胜利;川军将领邓锡侯率部参加台儿庄血战,所部师在藤县阻击日寇3天,全军覆没。此外,还有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29军军长陈安宝,第23师师长李必蕃、第54师师长刘家麒、第师师长夏国璋等大批保定军校毕业的将领以身殉国。
保定军校生也可能指来自“保定的军校生”
那么,仅仅开办了11年时间的保定军校,为何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和如此众多毕业生呢?
实际上,“保定军校”在狭义上的确专指民国元年即年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但实际上早在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就在保定开办了一系列军事学堂,如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以及陆军预备大学堂等,前前后后总共有15所之多,广义上都可称“保定军校”。换言之,有些将领自我介绍是保定生,却不一定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也可能毕业于保定另外的十余所军校之一,这就大大增加了保定生的数量。
保定军校生的素质也的确优秀
此外,保定军校作为全国性的第一流正规化军官学校,全国各地陆军中学的优秀毕业生都趋之若鹜,加上保定军校从成立起即以“不问政治”,“服从命令”为宗旨,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北洋军系统的顶梁柱,因此聘请的都是如蒋百里一样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和德国陆军大学的高材生,具有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素养,培养出的学生也都是同时期军校的翘楚。
当时,除了云南讲武堂因为地处西南一隅而云集了大批避难的优秀革命者以外,没有哪个军校的学生敢和保定生一较长短。因而,这些保定生也就受到了北洋军阀、蒋介石政权和各地方集团的重视,甚至黄埔军校开办时,其中大部分教官也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如陈诚、顾祝同、刘峙、钱大钧等,后来随着黄埔学生军发展为蒋介石嫡系中央军,这批人也成为中央军高级将领,即使黄埔生人多势众,在这些人面前也只能尊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