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创意周的重磅活动之一,中国陶瓷城市高峰论坛11月18日在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启幕。中国陶瓷教育、人类学、城市规划、乡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文化与产业、文化与城市等议题,为美陶湾的建设出谋划策。
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陶瓷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也是城市文明的基石。中国陶瓷城市高峰论坛以“中国陶瓷城市的魅力与机遇”为主题,在城市建设、产业规划与布局,以及从文化、创作、学术上如何推动石湾陶瓷文化的发展及在世界的影响力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佛山进一步擦亮“南国陶都”金字招牌、助力建设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提供了重要参考。
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礼锋表示,陶瓷文化、陶瓷产业已深深融入城市发展血脉,铸就了城市独特品质。但面对新时代、新发展、新需求,如何为陶瓷作品展览、陶瓷商品贸易搭建更好的平台,如何让人才更好的安居乐业,让企业更快地成长壮大等等,依旧是待解的题,待破的局。“我们期待各位嘉宾能给出更多好建议、好对策,帮助佛山禅城打造成为文化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互动的世界一流的陶瓷城市,推动美陶湾成为一个‘处处有风景、时时有体验、分分钟心动’的美陶湾。”他说。
全国专家学者为建设美陶湾建言献策。南方+李晓莉拍摄
■专家观点: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魏华:
深挖历史底蕴,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未有石湾,先有缸瓦。”这是石湾当地的一句俗语。石湾因缸瓦而生,其历史由缸瓦书写,石湾与石湾陶是一体的。石湾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石湾陶的历史。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大量刻有丰富几何印纹的陶片,见证了石湾制陶已有多年的历史。石湾大帽岗和南海奇石村唐宋窑址的发掘,证实了石湾自唐宋以来,就已成为中国南方颇具规模的陶器生产基地。
北方何、罗、梁、霍四个姓氏的制陶世家把先进的制陶技术带到石湾,使技术和生产力大幅提升。依托广州外贸的优势,石湾陶迅速崛起,明清达到了制陶和生产贸易的高峰。在辉煌的时代,石湾更是拥有陶业二十四行会,行会按产品类别、公众类别和地域界限来划分,从这些行会中可以看到,石湾陶瓷产品的丰富多彩。
基于此,应如何定位美陶湾?
陕西西安、山东淄博、江西宜兴、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等省市都以陶瓷文化作为自己城市文化的标签。从这些地方陶瓷创意园区的建设历程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园区改造、文化创意园区建设、陶艺发展的新模式。例如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在建设前期就做了非常详细的学术铺垫。他们的发展路径,从文化与产业、产业与城市的角度,为佛山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借鉴。
岭南文化是大湾区的文化根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建议美陶湾在打造城市形象中,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禅城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形成产区、产业与区域品牌强中心。需要大力塑造城市形态,打造田园都市,呈现城市+田园交融的面貌。要借助大湾区的机遇,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等,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进一步推动文化和产业发展。
魏华带来《石湾陶艺再认识》的演讲。南方+李晓莉拍摄
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长方李莉:
从生产地到艺术区,景德镇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景德镇从原来一个陶瓷的集散地,变成如今的艺术区。其中少不了艺术家的参与。艺术家为何来到这里?艺术家如何影响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外来群体和传统的当地群体构成了一种怎样的互助模式?这一模式为美陶湾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新思考?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最初与工匠的集中有关系。改革开放后,大量周边乡村农民工来到景德镇,做仿古瓷。这才有了景德镇庞大的工匠队伍。正是因为有这些工匠的存在,让艺术家天马行空的创作灵感有机会成为现实。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景德镇人们的知识体系和工匠素质都在变化。于是吸引了大量景漂艺术家前来。年开始,艺术家陆续进驻景德镇。年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到来。
从陶瓷交易集散地到陶瓷生产地再到陶瓷艺术区,景德镇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案例。目前的景德镇已跨越了部落文化和村落文化组成的一维文化与平台性的二维文化,达到了全球文化的三维文化层面。
在景德镇的发展模式中,其生产模式是分散化、个性化、多品种少批量化的;技术模式是依靠手工+电脑+互联网;交易模式是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消费模式是从占有性消费转向体验性、知识性、学习性等消费的;资源开发模式是从自然资源开发转向遗产资源开发的。
艺术家来到景德镇,不再单纯为了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是为了前来开发景观、手工业等人文遗产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会日渐枯竭,人文资源的开发是越开发越丰富,这些资源是可分享的,与未来的生态文明是相结合的。
景德镇将一座工业之城转化为了一座艺术之城,经历了生产方式的改变,社会结构的改变,知识结构的改变,群体结构的改变,社会网络关系的改变等。
美陶湾期望云集青年人才、赋能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位、传承创新文化。因此理应重视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景德镇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
在文化引领经济的时代,美陶湾未来应走向世界
我们对陶瓷的追求与人类对闪光物体的喜爱保持一致。过去我们追求的是闪光的贝壳,今天我们追求的是闪光的陶瓷。要把人的审美放到演变过程中去观察,文化、美学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我从到藤县、三江等地调研得出了经济变量、羽毛变量、代际变量、改造变量四个变量的结论。
经济变量是首位的,什么东西利于我们的生存,我们就把钱投向什么。在解决经济问题之后,第二个变量是羽毛变量。在很多县城,人们建房子都在正面上“穿金戴银”,而背面却没有一块瓷砖。这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就是羽毛变量,其中文化与审美其实就是利益。以前人们建房子喜欢用罗马柱,现在变了。这是因为代际发生变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潮流追求,新的文化与审美就会出现。这是代际变量。在区域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当下,来自外部的改造变量所带来的力量也不可忽视。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美学文化模型,它的横轴代表的是经济资本,纵轴代表的是文化资本。这一模型分为四个区域,对应四种不同组合。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就是生活中的文化,不断通过我们自己改造文化。
按照这个文化模型,在最引人瞩目的一级往往是最昂贵、最华丽的。例如石湾陶瓷业的过去,把精美的陶塑瓦脊放到建筑上,非常引人瞩目。如今我们在谈建设美陶湾,更多讨论的是陶瓷结构的双向性。后现代时代是文化引领经济的时代,石湾陶瓷要占据文化的高峰,以此表达新的审美观点。美陶湾今后生产的陶瓷产品,应有更丰富的文化含义,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美陶湾是基于社会经济和文化转型的背景而产生的,它应有更加多元的文化和更多的包容力。美陶湾是以石湾陶瓷文化为中心构建的空间,这样的文化不仅属于佛山、属于大湾区,更应该属于全世界,其未来也应走向世界。
北京土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庞伟:
让陶瓷文化变为城市景观、城市气质
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状态在大地上的具体表现,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表明了人与文化的关系。这样的原理放在陶瓷和陶文化上也是相通的。
佛山陶瓷和陶瓷艺术不能仅停留在文人雅玩、案上清供的阶段。做陶瓷要回答当代人的问题,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美陶湾在建设过程中,也要体现当代性,景观特别是城市公共景观是一个很好反映城市当代性的载体。
小器虽美,更要大气。在城市同质化的现今,我们很难建设一个属于陶瓷文化真正有魅力的地方。今天应用景观的角度,推动陶瓷从小尺度走向更大的公共尺度。这不应局限在陶瓷本身,更要辐射到公共空间、建筑,甚至城市气质上。
如何让美陶湾有更好的吸引力、魅力,让社会多元生动有趣,让陶瓷走向环境、生态等宏大命题?美陶湾要充分挖掘陶文化的深层意义,从传统的陶瓷语境变成当代的陶瓷语境。只有这样,陶瓷才能上升到景观层次。
要充分展示佛山城市魅力,美陶湾需要更勇敢的进取姿态。
新闻时事评论员龙建刚:
建好美陶湾,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20年前,景德镇提出要“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经过20年的努力,如今景德镇做到了。这种仰望星空的能力是值得学习的。
在中国所有以陶瓷为文化标签的城市里,佛山的经济实力最强,具备打造中国的美陶湾,世界的美陶湾的实力。关键在于,是否有坚持和韧性,持续投入做这件事。
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创造了中国陶瓷产业的辉煌,这是佛山脚踏实地的部分。但在强化文化中仰望星空的部分,我们显得坚持不足。在美陶湾建设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佛山岭南文化“眼见为实、落袋为安”的“踏实”文化的转型升级。
佛山在强化脚踏实地的同时,更需要抬头仰望星空。
专家从城市景观角度建言美陶湾建设。南方+李晓莉拍摄
李晓莉
李晓莉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