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本报藤县讯(记者/潘登实习生/梁铭渝通讯员/黄群礼)“这一片原来是撂荒田,我流转过来种粮,让良田再生‘金’。”8月21日,在藤县太平镇仁安村的连片农田里,看着刚插不久的水稻秧苗青翠欲滴,种粮能手韦创杰喜上眉梢。
今年早造,仁安村种粮大户韦创杰流转了村里多亩撂荒田,种植紫米、红米、黑糯米等各种优质稻,采用稻鸭共生的原生态耕作方式,取得丰收。今年晚造,他继续种植各种优质稻,兼种秋西瓜、黄豆、草莓,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活当地的田园经济。
为减少撂荒田面积,推动荒地复耕,今年以来,藤县加强撂荒田地的治理,出台流转土地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对县内正常从事水稻种植且单季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亩给予元的补助,让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该县建立撂荒地治理示范点,要求每个乡镇治理撂荒地面积不少于亩,被验收通过的予以20万元资金补助,此举让全县多亩撂荒地重新变回了良田。
为提高水稻产量,推动全县水稻产业发展,藤县还建立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其中千亩以上示范片1个、亩以上示范片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