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投投出新希望广西梧州市藤县探索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先后出台金融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措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推进深化农村改革。

  “年至年,梧州市利用6年时间分三批次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全市个村(居)清查核实集体资产71亿元、界定成员.2万人、成立集体经济组织个、颁发股权证72.34万本,构建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从年起,改革的重心转入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梧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韦贤康介绍。

  成立“村投公司”,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我们村在临街的路边有集体建设用地多平方米,一直想建一个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市场,苦于资金不足,集体经济也无法发展壮大。”梧州市藤县金鸡镇旺国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吴积叶说。

  针对乡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资金、缺乏人才、思路不广、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梧州市勇于探索,要求藤县先行先试,于年5月在广西率先组建村集体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村投公司”),采取企业集团化运营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县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分别在所属的乡镇联合出资成立了17个乡镇级村投公司,这些乡镇级的村投公司再联合出资成立1个县级村投公司。以村投公司为经营主体,将村民、致富带头人、企事业单位等联合起来,建立起一套集组织架构、运作模式、收益分配、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发展经济,关键是人和制度。有了人才,就能挖掘资源、用好资源;有了好的制度,就能激发效能,增强后劲。”藤县村集体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泽铭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效能,加强管理,先后制定了《藤县村集体投资有限公司章程》《藤县村集体投资有限公司劳动管理制度》《藤县村集体投资有限公司“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为村投公司规范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解决集体经济发展人才瓶颈问题,县级村投公司聘用了具有工程设计、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的人员作为管理人员。“我们镇比较大,有27个村(居),农业人口11余万,又坐落在县城,情况较为复杂。”藤县藤州镇党委副书记谭相章介绍,在镇村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人选上,充分发扬民主,由各村推荐或者个人自荐竞岗。“优先聘用公正热心、乐于奉献,有经济头脑,在农村中有威望,有一定号召力、组织力、凝聚力的人。”谭相章说。

  打破常规思路,开辟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为了拓宽发展空间,藤县鼓励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界限,通过整合项目、挖掘特色、盘活土地等,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多要素合作,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发展“飞地经济”。

  据介绍,由藤县村投公司出资余万元,与物流公司合作建设的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园,集体经济年收入约万元;合作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土壤提质项目,按“保本+固定收益8%”的分配模式,集体经济年增加收益约万元;开展“便捷智能汽服+集体经济”项目,开设共享自动(自助)洗车、充电桩等业务,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50万元。同时,县村投公司注册了“藤村投”商标,申请了五大类50种商品及服务,以“藤村投”商标作为切入点,与各大网络平台公司合作,发展线上线下订单农业,包装、销售农副产品。此外,该县在多个乡镇流转土地发展“农光互补”光伏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茶光互补”等文旅融合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按土地入股、投资占比等方式与景区合作经营,实现农户与集体双赢增收。

  “建立村投公司以来,全县整合各类资金2.亿元,新建、拆旧建新或改造升级农贸市场共10个,总面积3.万平方米,建成藤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园、藤州镇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综合楼和货运停车场、象棋镇龙凤村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大黎镇产业车间和木材加工厂等一大批项目,改变过去资金分散、个体弱小、各自为战的窘境。”藤县县委组织部集体经济办副主任陈丽宇说。据统计,年底,藤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比上年增长20.72%,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11.3%。藤州镇27个村(社区)入股镇级村投公司2万元,年公司运营不足一年就分红.4万元,实现了改革“开门红”。

  近年来,梧州市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勇于先行先试,创造了广西“十二个第一”,年获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并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交流单位。“年,梧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实施方案,藤县探索组建村投公司是‘三变’改革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尝试,解决了资源短缺、资金不足、人才匮乏、项目难找等问题,打通了农村与市场对接路径。”梧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景远)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4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