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最近苏轼有点火,因为清华附小的小学生做了几份有关苏轼的研究报告。其实苏轼一直很火,尤其在北宋中期时,他是文坛当仁不让的领袖。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四个人,这四个人就被称为了“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排在第一位的是黄庭坚,黄庭坚和广西颇有渊源,详情可看《广西故事——黄庭坚的宜州岁月》完整节目。而排在第二位的是秦观,秦观被称为婉约派一代词宗,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黄庭坚赞他“国士无双”,王安石也赞许他的诗歌“清新似鲍、谢”,总而言之就是说他的文学才华一流。那么他写了什么名作呢?那就是每到七夕都被刷屏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14个字让秦观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圈粉无数,可见文学的力量是何其强大。那么秦观是个浪漫的人吗?那倒未必。秦观,江苏高邮人,字少游。因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七,也被称作秦七。秦观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诗文兵法样样精通,不过屡次上京赴考,都是无功而返。然而在29岁那年,他写诗《黄楼赋》向苏轼自荐,苏轼看过之后非常欣赏,从此两人结缘成为师生。在苏轼的鼓励下,秦观在37岁时终于考取进士,又是在苏轼的举荐下入朝为官,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师生间诗文酬唱,互相砥砺,一度是北宋文坛上的盛事。北宋虽然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但是政治却非常不稳定,新旧党争持续多年。哲宗亲政后,作为“旧党”领袖之一的苏轼遭罢黜,苏门四学士也先后被贬。秦观先被调任杭州通判,中途又被贬往处州酒监税,在处州连抄写佛书都被诬陷“心中不满,不理政事”,除掉官职俸禄,再被贬往郴州。一年后,秦观被加重罪名编管横州,横州就是今天的横县。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秦观被贬的路线是一路南下。在古代,官员被贬谪的地方也是有讲究的。广西师范大学国学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莫道才:流刑流放是根据他在朝廷里犯的罪的大小,以空间的距离来流放,就是根据京城的距离,当时的广西是很偏远的,到广西就到边了到边疆了,在流放的刑罚里面可以说是最重的。秦观沿着湘江、灵渠,取道郁江逆流而上,登岸的地方在横县的伏波庙。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平定叛乱,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但是却被诬告,蒙冤而死。联想到自己的境遇,秦观非常愤懑,还写下诗句预感自己将要老死异乡。为了寻求精神寄托,秦观在50岁那年登上横县郊外的寿佛寺。宝华山下,春风十里,僧人们念佛诵经,秦观与主持进行了生老病死的人生对话。回忆自己的半生经历,一直盘踞心中的怨愤,在茶烟梵音间渐渐消散。后来据说明代建文帝也在这座寿佛寺隐居15年,并得到徐霞客印证,也让这座寺庙充满了传奇色彩。秦观虽然以贬官的身份来到横县,但是也有不少仰慕他文学才华的人登门拜访和求学,当地人的热情让秦观在横县的生活变得超脱起来,他开始以诗会友,其中一个姓祝的秀才成为了他的知己。祝秀才住的地方虽然只是茅屋,但是周围的风景极为优美。有一天秦观在这里喝醉了,早上起来,看着稻花飘香,海棠争春,随即写下了《醉乡春·题海棠桥祝生家》。秦观过岭南后,词作极少,这首《醉乡春·题海棠桥祝生家》很快就流传开了。被贬海南的苏轼极为喜爱词中之句,《冷斋夜话》说:“苏轼爱其句,恨不得其腔,当有知者。”词最初是一种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它紧随着燕乐之后而出现,是一种“合燕乐而产生的歌词”。实际上,苏轼写了很多豪放词,使词摆脱了严格的音律限制,促进了宋词的革新。可见他认为《醉乡春·题海棠桥祝生家》达到了内容和音律的统一,是能够唱曲的词,希望能从词和曲中听出秦观的心声。然而,对于已经安顿下来的秦观来说,打击依然没有结束。公元年,秦观再次被远放雷州,却离苏轼更近一步。公元年,徽宗即位,迁臣多被召回。与秦观隔海相望的苏轼到雷州与秦观相会,无奈时间仓促,一天后只能各自作诗送别,也成为师生间的永别。两个多月后,秦观放还横州,在途中由于伤暑卧困,卒于藤州(藤县)光华亭上。更多内容,就在11月4日晚21:20,广西卫视首播的《广西故事——婉约秦观海棠传情》,敬请